九月下旬,去上海参加国际面料展,今年春夏的那一次取消了,只剩秋冬展。
巨型展馆从一号到八号,我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在揉捻了熟悉的、新鲜的各种材质之后,指尖照例粗粝起来,倒刺像发出的细芽布满指肚,即使涂上厚厚的手霜,摸到细腻面料时,自己都能听到清晰的摩擦声,晚上入睡前,必须在脚底喷正骨水缓解双脚的疼痛……每当这时,我就知道,面料找得差不多了……终于,次日午后坐在一家不小的棉料展位里稍事休息,和同事冲泡代餐奶昔,一边翻看着各种类型的色布,显然,这是家不年轻的公司了,许多图案是二十多年前热销过的经典,看地址:南通,心里就一软,每次遇到南通的面料都很想订一些,但成功率不高,于是与在吃泡面的南通老乡聊了起来,聊得很通畅,就是没提面料……继续向前走时,Sue问了一句关于我爷爷的事,可能她听到了谈话,突然,就在那偌大的展厅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不能清楚地回答……我知道,我已经没有了在地上的故乡,那里只是爷爷奶奶落叶归根之处,我曾带着儿子陪爸爸一起回去看过爷爷的墓地,因为土地的征收,爷爷从自己选定的墓地被移到了村里的公墓……留在记忆中的,是我站在爷爷的名字前,心里软弱的无能为力和生痛的伤感,最后的那点坚持就是不忘记有意无意地在儿子面前提及我们曾在1999年一起回了老家,告诉他如果我的爷爷看到他,会多么喜欢他,因为他非常宠我……我一直为外公外婆的早逝遗憾,多亏母亲常常把自己的父母当故事讲给小时候的我听……许多次面料展后我都喜欢在上海国际饭店住一天再回深圳,因为外公从前每次去上海会住那里,妈妈曾在那儿凭吊外公,这回看完面料我再次住进了上海国际饭店,还特别换上照着外婆的遗物做出来的契跟鞋,它是外公在上海鹤鸣鞋帽店买给外婆的……祖辈对于我是珍贵的,象征故土,提示自我的起源,还意味着许多神秘的预言……因此,我很喜欢《回忆》一片里祖孙之间的默契和爱意,更爱奶奶在痛苦失落中的优雅和孙子善解人意的温良,是这样俩祖孙的情怀使断裂的家族情感继续维系了下来。
导演和编剧都很棒,不急于谴责、也不急于解决,他只是缓缓地打开罗曼一家的人生卷轴,直到完全展开,人生出错常常都因太性急——“上个世纪40年代,我和家人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只上了一半的学……那真是可怕。”当85岁的玛德琳回忆自己的生命如何被连根拔起,放逐到远方的时候,她正处在再次被拔出,无处安身之境。从这里往回看,她三个儿子是不懂得自己母亲的,只是,他们不自知,他们担虑的是母亲独居无人照顾,去敬老院才是妥善安排。
玛德琳是优雅的,当儿子们聚集在她病床前,宣布要她去敬老院时,她简单地说:“你们走吧,我很累。”儿子们告辞时,她并没有负气地别过脸,而是有回应地一一吻别,她的平静在孙子罗曼过来吻她时,才分辨得出是万分克制中的,因为只有罗曼亲她时,她才依依不舍地握住了对方的手……然后,玛德琳茫然无助地看着萧瑟的窗外,窗边放着儿子们送的鲜花,丈夫刚刚去世的她决定以妥协来成全儿子的决定,毕竟,那是萧瑟中唯一的色彩。
玛德琳给自己化了精致的妆容,穿着白色卡丁和灿烂的小碎花衬衣,静静地等待着被送去敬老院,她用体面的姿态配合儿子的决定,又用对米歇尔幼年时的可爱回忆,维护着对儿子的情感,这是她内心的优雅……出门前,她回头深深地凝视自己的家,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瞥,不敢想象,如果她知道那放着老伴拖鞋的家会消失,她还会同意去敬老院吗?
想起自己当年要在深圳安家,父亲主动提出把他和母亲的房子卖了让我更轻省……当我们收到所有他寄来的包裹时,还笑他为何保留那么多陈旧多余的东西,父亲没有争辩,只是叹了口气说:“那是我住了四十年的家啊。”我无言以对,心里仿佛扎进了一根针,扎得很深、至今都痛……做父母的,一心成全儿女,奋不顾身;做儿女的却只管前面,常常忘了回头看看;唯一可以补救的,就是永永远远守护着父亲,在他身边。我常对父亲说:“爸,我就是你的产业。”
玛德琳生日那天,三个儿子带她去好餐馆吃饭,她快慰地谈笑风生,也许她很开心虽然不能住在家里,但儿子并没有忘记她,她开始在敬老院房间里种花,放上小摆设,也装饰起原本千篇一律的墙壁,她积极地适应并不情愿的生活方式,努力地挖掘新意、努力地不抱怨,不挣扎。她和罗曼并排坐在走廊里,兴致勃勃观看着颇有畸意的油画,幽默、豁达,这也出于玛德琳的优雅。本来,她可以就这样过下去,直到她发现邻居家的男人站在她家的窗里……她再也没有家了,这,尖锐地戳到她七十多年前的隐痛和恐惧——失去家园。
离开,是玛德琳儿时经历失去家园的被动反应,七十多年后,再次地失去家园,使玛德琳自然回到过去的反应里,所以,她不告而别。
流离失所,其实是全人类的经历,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是家园的完整,家在哪里,哪里可成为归属之地;移民到多荒野都没关系,只要家人都在身边…………
孙子罗曼,是家里唯一对玛德琳用心的人,她领受了爷爷奶奶的爱,他用敏感的心体会并回应着他们的爱,虽然在形式上会失误,比如参加爷爷葬礼却走错了墓地……但他的心却是老人真实的慰藉。儿子米歇尔在形式上似乎都没错,都到位,但是他的心已经失去了爱父母的敏锐和理解力,他的重点只是解决问题。他知道母亲爱音乐,但从不关心爱的是哪一类音乐,从形式上他为母亲打开了音乐,但形式的正确却暴露了他对母亲的一无所知。所以,他害怕单独面对母亲,总拉上儿子罗曼。爱,才会让人没有惧怕,爱也会让人有智慧,这是罗曼能找到奶奶,使奶奶得偿所愿的原由。
导演和玛德琳、罗曼
孙子罗曼,没有一般年轻人的峻酷、疏远,而是敏感、柔软、善意,他看到了一切,也包容着一切,承受着一切,最难得的是他无形中调和着一切……也许,他的性情恰恰来自与爷爷奶奶亲密的情谊和对他们的理解。
爷爷去世之后,罗曼第一次去看奶奶时,进门就察觉爷爷的拖鞋还在老地方,于是,他耐心地陪伴奶奶回想往昔……爱老人,绝不是一件麻烦累赘的事;爱老人,是温情的预存、是记忆的资源、是人生的启迪、是一生长久的祝福……罗曼从爷爷奶奶那里提早懂得了家园的宝贵,不动声色地帮助了情感飘摇中的父母,可见,他对父母的理解与爱,并不比对爷爷奶奶的少;罗曼对家人的爱与理解,使得心酸的故事有了几近完好的结局,并且充满了新的盼望和令人欣慰的反思……真的要为编剧的优雅鼓掌,导演也是编剧之一,并且客串了里面Hotel的老板,那个因想念国外的儿子,善待罗曼的男人,很有创意地弥补着人生的缺陷……
中年人,是家族里重要的角色,是很辛苦的,就像米歇尔。中国的中年人更不容易,要承担照顾上一辈和下一辈的任务,不过,人生并非看任务完成的好坏,内外交困其实是时断时续的正常生态……好人生就是不遗失从前的美好,并且有灵感解决僵局,有爱堵住破口,最后,得以传承。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侵害了您的权益,我们将即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