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3D时代里的黑白默片,一次并不起眼的小成本制作,竟然成为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的最大赢家——来自于上世纪“爵士年代”的《艺术家》,同时也带来了20年代的服饰风尚……
独揽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等5项大奖的电影《艺术家》,是一位“法国人”讲述的一个“美国人的故事”、一段“好莱坞的历史”。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说:“电影为人们提供了去其他世界或者时空的可能性。电影就像一部时光机,所以,还是让我们去别的时代吧!”所以,他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讲述了在经济大萧条来临时,也正值好莱坞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时期,一位走下坡路的男演员和一位正在崛起的女演员之间发生的爱情纠葛。这是一部充满诗意而动人的纯音乐剧,尽管没有台词,但它却在无声中讲述了一个永恒的浪漫故事。《艺术家》完全采用了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叙事手法,让人们重新回到了值得无限怀念的好莱坞旧时光……
担任《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的是马克·布里吉斯(Mark
Bridges),是一位“从尼亚加拉大瀑布走出来的怀揣梦想的人”,他还曾担任过《入侵异次元》、《偷天换日》、《血色将至》、《斗士》等电影的服装设计。根据《艺术家》剧情,马克·布里吉斯设计了一系列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盛行的演出样式服装,从普通的衬衣,到华贵的皮草,从精致的帽子,到华丽的礼服,马克·布里吉斯的精心设计,在这部黑白影片中体现得那么和谐、生动,引发出无限的遐想,为那个时代的时尚之光再添魅力……
“Art
Deco”美学开启的服装现代史
上世纪20年代,连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间的繁荣,那是一个充满了奇迹、改变、未知的时期,那是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开端时期,一个开启现代艺术史、电影史、服装史的崭新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止改变了世界,也彻底改变了女性时装风格。曾经箍身的紧身衣不见了,曳地的长裙不见了,繁琐的装饰少了许多,富有机能性的“男式女服”出现了,女人们被“束缚”的日子结束了……现代服装史的划时代大变革从此开始。
20年代服饰的变革,受到了当时的新艺术运动以及多元化建筑风格的极大影响,最突出的体现就是“Art
Deco”在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
“Art Deco
”,即艺术装饰风格,发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在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摩天大楼,通过高耸入云的新颖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融合了工业化的机械美学、多元异域文化元素的装饰风格,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以简洁的直线造型为特征的20年代服装样式,明显地受到了Art
Deco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那时的时装,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以较机械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表现,比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建筑的轮廓和细节等,并以明亮且有对比的颜色来彩绘,呈现出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
典型的机械美学纹饰,体现出“Art Deco
”风格。
《艺术家》中女主角Peppy Miller穿的服装,包含了20年代所有的时尚元素:Art
Deco装饰艺术图案,下拉的低腰线,直身式裁剪,裙长离地20公分以上……从繁复到简单,再没有束缚的“拖地裙”了,女人的生活从此发生改变。
20年代的风格离不开流光溢彩的奢华,珍珠、亮片、流苏、皮草……各种“装饰艺术”元素打造出短发的时髦女郎。
钟型帽,20年代女郎的特征之一。各式各样的帽饰,让女人看起来温婉却又妖娆。那个时代独特的波浪短发及波波头,和钟形帽简直是完美搭配。
《艺术家》中的T-Bar鞋。在20年代,音乐、舞蹈、电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交际舞、爵士舞和飞快旋转的却尔斯登舞在各种社交舞会盛行,于是,方便跳舞的T-Bar鞋在欧美的社交圈里开始流行起来,T字型的绑带,小巧的后跟,可以避免在跳舞时鞋子脱落。
与“flapper girl”邂逅的《午夜巴黎》
电影和时尚往往有着不约而同的默契,2012年的奥斯卡奖不只青睐《艺术家》,另一部热门电影、获得200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午夜巴黎》,更是直接“穿越”时空,沉浸在上世纪“那个最美好的年代”……
与《艺术家》非常呼应的是,《午夜巴黎》是一位“美国人”讲述的有关“法国的故事”,这是著名导演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封奇妙的情书”……
故事讲述了一位好莱坞编剧吉尔与未婚妻一家来到梦想之都巴黎度假。有一天吉尔午夜时分漫步街头,当钟声响起时,一辆马车载着他穿越到1920年代……在那一个神奇而迷人的夜晚,
吉尔遇见了许多自己崇拜的历史文化名人:大谈激情和爱的海明威,彼此深爱却又因妒中伤的菲茨杰拉德夫妇,浪漫多情的画家毕加索,甚至与达利和布努埃尔一起合作;并且,他还遇见了一段浪漫的感情……在这些不可思议的奇遇中,从无数细节折射出巴黎深入骨髓的浪漫、别具一格的风情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里,试图更深层地探讨法国和美国的关联,探讨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年代……
同样涉及了20年代时代背景,《午夜巴黎》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影片中“20年代”的女主角们,是那个时代典型的 “flapper
girl”……
经过一战的洗礼,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年轻的中产女性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她们抛弃了强调丰胸、束腰、夸臀的强调女性曲线美的裙子,而且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否定”女性特征,胸部被隐藏,纤腰被放松,腰线的位置被下移到臀围线附近,裙长短缩到离地20cm左右,头发剪短到和男性差不多,形成了Tubular
style(管子状)的廓型。这种外形被称作是boylish“男学生式”的造型,这种打扮的女性被称作flapper
girl(像蝇拍一样的女孩),成为了1920年代的一个文化符号……
《午夜巴黎》中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演的阿德里亚娜,是不折不扣的二十年代“flapper
girl”的形象。舒适的日装,仅仅到膝盖的一件式低腰裙,在向男性化靠拢的宽松服装里,似乎要找到思想和行为的某种“解放”……
玛丽昂·歌迪亚身上的A
Line裙、Flapper发饰和T-Bar鞋,都是20年代典型的时尚元素。
到了晚上,flapper girl们化身为“派对女王”,尽可能把所有的奢华元素往自己身上堆砌,流苏、羽毛、亮片、Art
Deco装饰图案等戏剧化的元素,都是这个爵士年代纸醉金迷的最佳表达……
《午夜巴黎》吹来21世纪精致休闲风……
通过《午夜巴黎》,伍迪•艾伦将一个城市的韵味完美地体现出来。如同电影的开篇,那铺陈了5分钟之久的巴黎街景,从朝阳升起的白昼到阴雨连绵的黄昏,直到深夜埃菲尔铁塔穿透黑暗和雨雾的温暖光圈,温馨浪漫的巴黎情调不可阻挡地漫过眼睛,直达内心。
当然,这样一部“穿越剧”,在痴迷于20年代法国风情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当代的时尚风景。从瑞秋•麦克亚当斯(Rachel
McAdams)的美国中上层女性的度假装束,到当时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Carla
Bruni)的法式不经意时髦感,当下最迷人的精致休闲时尚风,在不经意间弥漫开来……
言简意赅的衬衫、衬衫裙,是可以走遍世界的最佳休闲服饰语言。
女主角瑞秋•麦克亚当斯饰演的女主角,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她的身上有识别率极高的大牌,也有最新的流行趋势,但搭配的功力,令她可以把各式各样的风格杂糅在一起,非常适合在欧洲度假时穿着。
最简单的衬衫,却是最和谐的情侣装。淡雅的颜色清新宜人,腰带和手表也是最完美的配饰。
柔和得可以让人融化的绿,这样的服饰语言令你感觉不到任何的刻意,但就是看上去那么的舒服,该片服装指导Sonia
Grande的过人之处既在于此。
到欧洲旅行,怎能少得了既随意又讲究的衬衫裙?只需配好腰带、包包和鞋子,这样的女人永远是街头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而且,白色、灰色、卡其色的衣着,与欧洲的街景非常的“搭调”。
《午夜巴黎》的一大噱头,就是当时的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萨科奇的客串出镜。布吕尼的装束全是基本款——T恤、白衬衫、牛仔裤、工装裤……还有她的包包和鞋子,搭配得多么精致!法式的浪漫,就这样在轻松、随意间不动声色地流露出来。而且,手里的一本书,那是女人最美的“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