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正是美感意识刚刚苏醒的年代。在当时的中国女性心目中,有一对母女是她们心中最美丽的女神,那就是英格丽·褒曼和她的女儿伊莎贝拉·罗塞里尼。
英格丽·褒曼太有名了,她是那个年代中国观众最早了解也是最熟悉的好莱坞女明星,因为她主演的电影“获准”播出的最多,像《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爱德华医生》以及《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她是人们心目中的“圣洁女神”。之后,人们又把对褒曼的喜爱,一直延及到相貌酷似她的女儿——伊莎贝拉·罗塞里尼身上。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伊莎贝拉更带来了一种“启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职业是“模特”,还有一种明星叫“超模”!
伊莎贝拉·罗塞里尼(上)和母亲英格丽·褒曼,多么令人赞赏的一对母女
著名的双亲,传奇的开始
伊莎贝拉·罗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她不仅有一位太过著名的母亲,同样也有一位太过著名的父亲,那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写实主义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而这对著名的父母的结合,曾经在大西洋两岸掀起轩然大波。
童年的伊莎贝拉和父亲、哥哥在一起
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完全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她主动写信给罗塞里尼表达想与之合作的愿望,罗塞里尼欣然接受。在他们合作的过程中,两人坠入爱河。这个时候,褒曼还与彼得·林德斯特罗姆有着婚姻关系,但她却为罗伯托·罗塞里尼生了个儿子。消息传出后,美国舆论哗然,他们心中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她只好逃离好莱坞来到意大利。然而,褒曼为她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付出了7年的黄金时光,与罗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败。直到1957年,褒曼才终于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美国人终于欢迎“公主”回来。
伊莎贝拉1952年6月18日生于意大利,她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在她们5岁的时候,父母分手了。然而,对于小伊莎贝拉来说,更大的痛苦是先天脊柱畸形的折磨。六岁的时候,伊莎贝拉接受了无比残酷的手术:从背后开刀,把高出来的骨头锯掉一点,然后缝合伤口,用石膏固定住上半身,从脖子到腰都不能弯曲,等到伤口愈合再继续开刀、锯骨、固定、等待愈合。等待的过程中,伊莎贝拉不能躺下,只能一直坐着。小小的她面对如此大的痛苦却十分坚强,她对褒曼说:“妈妈你别难受,我做这个手术特别特别疼,但只有我自己疼过,以后别的小朋友疼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有多疼。”勇敢的伊莎贝拉,她的人生传奇从此开始。
她的黄金时代
伊莎贝拉遗传了母亲的美丽基因和艺术天赋,从小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摄影棚和外景地度过的。那一幕幕变幻莫测的人间悲喜剧,那带有异国情调的城市乡村,开阔了她的眼界,使她过早地领悟了人生的奥秘,再加上母亲留给她那独具魅力的端庄美丽,她获得了幸运之神的宠幸。
1971年,19岁的伊莎贝拉从罗马的服装设计学院毕业后,即进入父亲的影片公司担任服装设计师。她浑身散发着欧洲人特有的古朴典雅,引起了意大利电视台的浓厚兴趣,聘请她为“下周屏幕”的节目主持人,在屏幕露面四年后,成为意大利小有名气的主持人。后来,他担任意大利RAI电视台驻纽约的记者,移居美国。恰逢Lancome兰蔻公司物色首位广告代言人,她那别具一格的风采压倒群芳,受到兰蔻公司的青睐。
这个时候,她已28岁了,当模特儿年龄似乎大了些,另外,模特儿身高一般都在六英尺以上,可她只有五英尺八吋,然而她却获得了成功。大器晚成的伊莎贝拉,犹如埋在海沙中的一颗珍珠,一旦被发掘,就显露出极其耀眼的光彩。伊莎贝拉对此的感受是:“我的欧洲风味为我带来了幸运。但我的成功不是计划好的,就像我父亲一样,做任何事都是从兴趣出发。”
从1983年到 1995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伊莎贝拉以美丽的鹅蛋脸及深邃的双眸,为 LANCOME
兰蔻奠定了品牌形象——那是工作中出类拔萃的女性,睿智的、健康的、脱俗的,同时又是活泼的、坦荡的、有幽默感的女性。此外,她还是D&G的“开门女神”,D&G第一个10年全是由她代言。
在上世纪80、90年代,她一直是世界上酬金最高的模特之一,曾经出现在50个国家的500种杂志的封面,甚至在40岁的时候还活跃在天桥上。伊莎贝拉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聪明热情,活力充沛,工作努力而又淡薄名利,她展示给人们的,总是优雅而又富有朝气的一面。
女儿伊蕾莎Elettra拍摄的兰蔻广告
令人感慨的是,在10多年之后的2006年,她的女儿伊蕾莎Elettra也成为了兰蔻的模特。Elettra为Lancome兰蔻拍摄了一系列广告,包括粉底、睫毛膏、唇彩、美白护肤产品。只是从伊蕾莎的脸上,已看不出两代女神的影子。
她的银幕生涯
伊莎贝拉的模特生涯给她带来达2000万美元的年薪,但她并不满足,她的梦想是继承母业,当个电影演员。在她30岁的时候,她的愿望终于实现。在影片《草坪地》和《教皇的眼睛中》,她那富于智慧的神态和优雅的风度,使她在银幕上显得光彩夺目楚楚动人,与她母亲昔日的风采惟妙惟肖。当英格丽·褒曼在银幕上看到女儿的倩影时,不禁失声叫了起来:“上帝呀,她真的跟我很像。”
她先后演出了不少的意大利电影和电视。直到1985年,因为参演《白色的夜》(White
Nights)而正式打入美国影坛。虽然她气质容貌与角色相差无几:但她那口浓厚的瑞典和意大利腔英语令导演伤透脑筋。为此她苦攻俄语,研究表演,她出演的俄国女孩达琳获得了不少好评。1986年,她在《蓝丝绒》(Blue
Velvet)的大胆演出更轰动一时,这是八十年代令观众着魔的一部经典影片,导演大卫·林奇那种诡异阴郁、迷茫黑色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蓝丝绒》(Blue
Velvet)海报
客观地说,伊莎贝拉的银幕生涯远不如她的模特生涯,她一共参与的电影作品有86部,但真正能引起反响的影片寥寥无几,但可贵的是,令她一路走来,都是那么的坦然,那么的执着,一如她的母亲,给世界留下一个永远的倩影!
近些年来,伊莎贝拉十分关注环保问题。这是她拍摄的关注动物生存环境的短片《绿色情色》海报。
今年,Bulgari宝格丽推出了由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参与设计的Rossellini包。这款包上有灵气十足的镶嵌半宝石珐琅包扣,珐琅表面的颜色交互和椭圆的造型无不使人回忆起早期Parentesi的作品和其他Bulgari的珠宝,同时也借鉴了对Rossellini很珍贵的复古手镯。“我想融合我瑞典的简单独特,和意大利的热情和典雅,还有幽默,这是我的个人特色。”Rossellini说,她指的是内衬上有趣的蜗牛图案——宣扬她近期资助的拍摄有关动物世界的生态教育短片,“我们选择蜗牛,是因为我的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我的家。”
伊莎贝拉讲述她与衣服的故事
当我把自己喜欢的衣服通通摊在床上,我发现除了都是黑色以外,这些衣服没什么共同点。
对黑色的偏好,来自我瑞典血统注重实用的特质,这是从我母亲——英格丽.鲍曼身上遗传来的。我的衣服大部分是黑色或灰色,T恤则全都是白的,鞋子全都是黑的。我的母亲不像我这么"夸张",她的衣服颜色比较多,但是她也常抱怨:"我那件搭配这些长裤的衬衫哪儿去了?喔,洗了吗?我今天没办法穿这些长裤了。"所以我下定决心,以后自己绝对不要有她那样的问题。
(1)Dolce & Gabbana的吊袜洋装:颇能表现我大部分时候的心情。它很像战后的意大利,像我父亲的新写实电影,也像美艳女星Anna
Magnani。那件洋装勾起我对这些事物的回忆,加上一点幽默和事不关己,让我在没有包袱的情况下,赞颂这些事物的伟大。
(2)Armani丝绒洋装:这件衣服很简单、很完美。让我有理由大声说:“流行,到此为止罢!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完美的剪裁和形状,再也没有更好的了。谢谢你,快再见了!”
(3)Industria设计的男性化燕尾服:为什么不干脆穿男装呢?这是我经常思索的问题。
(4)三宅一生的洋装:这件衣服本身就像可以穿的雕刻作品,让我觉得自己就像衣架子,身体可以展现出千变万化的线条。穿着它,我希望把别人的注意力从我的身体移开,让我更放松一点。
(5)复古服装:想把自己带进白日梦,我会穿上二十年前在中国买的蒙古服装。想体验异国情调,我就改穿银色缎布洋装,因为这种材质十九世纪在埃及很流行。
(6)祖母的洋装:我衣橱里有一件祖母的洋装,但是我只穿过一次。她的衣服几乎全是黑色的,偶尔比较开放的时候,才会穿上这件有白色小圆点的洋装。三十年代早期她发过誓,如果我父亲能逃过当时伤风大流行,就不穿黑色以外的衣服。
(7)我在电影"蓝丝绒"穿过的袍子也还挂在衣橱。《蓝丝绒》是我拍过最喜欢的电影。我也保留了假发,可是我的猫咪Tatto在上面大便,我只好把假发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