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不愧是奥斯卡的“金矿”。《国王的演讲》成为最新的佐证!2月27日,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国王”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
英国王室这一架豪华马车,又一次向奥斯卡驶来!《国王的演讲》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实在是风光无限!1月25日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的时候,《国王的演讲》以12项提名可谓一枝独秀。而此前于1月17日揭晓的第6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奠定了《国王的演讲》在2011年的地位。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原创音乐等7项提名,以及最终斩获的最佳男主角奖的荣誉,意味着这部电影,将会受到世界影坛最热烈的拥戴。其实,在此之前,该片已获得第35届多伦多电影节(TIFF)“观众选择大奖”;而随后在1月18日揭晓的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BAFTA英国电影学院奖,《国王的演讲》又获得最多的14个提名……
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剧
《国王的演讲》并非鸿篇巨制,但是整个电影散发着一股“英国制造”的传统魅力。《国王的演讲》如同是当年的《女王》(The
Queen)一样,英国班底打造、讲述深受学院喜爱的英国王室的故事,就连影片的气质都有几分相似。而真正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也许是这两部电影主角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血脉关系——乔治六世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的亲生父亲。
乔治六世——这个艾伯特王子从幼年起就在和语言障碍做斗争,他从未想过要当国王。然而,他的哥哥就是“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本该继承王位的他却一拂袖把国家的责任全部甩给了口吃的弟弟。可以想像,乔治六世登上王位是多么的无奈。当时的英国,因不合时宜的体制正在逐渐走向衰败,被德国和美国赶超,更重要的是,二战的阴云笼罩在世界的上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登基,乔治六世的尴尬可想而知。大英帝国、甚至全世界的民众,都在期待着一个坚定而果断的大不列颠。乔治六世别无选择,他不能磕磕巴巴,也不能犹疑胆怯,他要成为一个有威严的君主,一个最有气势的演说家。
在影片中,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当时还是王子的艾伯特在1925大英帝国博览会上尝试致辞. 面对人头攒动的体育场和广播听众,
他痛苦地选字择句, 动弹不得。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海伦娜·博罕卡特饰),
脸上写满对夫君的同情。此后,她多方寻求各种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终于找到了一名失败的澳洲演员莱昂奈·罗格(吉奥弗里·拉什饰)故事,就在乔治六世和罗格——他们为克服口吃所做的种种努力之中展开。最具挑战性的时代,最具挑战性的抗争……
语言治疗师罗格是一个对自己的治疗手段有着奔放自信,但是感情上却是内敛的角色。他说话有着小幽默,从一开始就将当成朋友。他有办法让乔治六世敞开心胸、面对困难。罗格不停地激励国王,让他通过言行举止说出自己内心的台词。
影片最精彩的三分多钟,是乔治六世发表的宣战演讲。在圣诞之际,国王坚定的声音通过电波传播,整个不列颠帝国都在聆听……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完美配合之下,乔治六世用强有力的语言节奏表达他的决心。这时,镜头对准英国各个阶层的人们,一个个速写渐渐铺展开,人们看到了不列颠最引以自豪的气质和气场——那种面对最糟糕情况的从容和淡然,那种无需大张旗鼓宣扬即可万人一心的觉醒,那是对人性至高的尊重,那是心灵最深处的优雅。这是个于无声处高潮的结尾,让人不禁要起立鼓掌,有影评指出:“我们得到了一部上佳的历史剧和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传记。”
可以期待的“帝王”加冕
科林·费斯是《国王的演讲》中第一个确定下来的演员。没有人怀疑,对于有着典型的英国绅士面孔的他来说,饰演一个英国君王是再合适不过的。实践证明,科林·费斯果然带来了令人拍掌叫好的精湛演出,他斩获了金球奖剧情片最佳男主角奖,是一份众望所归的褒奖。
科林·菲斯率先斩获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男主角奖。
有影评指出,这是科林·费斯从影以来最具挑战性的角色,而他演得“很纯粹”。电影中的乔治六世,每一个竭尽全力的吐字,都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欲言但被无形的力量束缚住的声音,他的每场戏、每一分钟的酝酿和爆发,都在语言的艰难中表现流畅的情感转折,显示出积累厚重的表演质感,具有了无懈可击的张力。比如当他得知爱德华八世要退位,即将让位于他的那场戏,他的气愤通过口吃完美地展现出来;随即一幕他成为国王后,两个小女儿改称“父亲”为“陛下”,那一转瞬的呆滞,绝对是五脏六腑的情感全部涌现。还有那场最精彩的演讲,通过他的演绎变得一波三折、揪心撕肺,他让一个结巴的国王同时具有令人怜惜和敬重的两种气质……这是一个让科林·费斯尽情挥洒演技的平台,可以这样说,正是他的绝佳表演确保了《国王的演讲》的极大成功,奥斯卡的加冕礼正在向他招手。
科林·菲斯去年主演的《单身男人》就已好评如潮。
今年51岁的科林·费斯出身于一个学者家庭,他的父亲是温切斯特大学的讲师,而他的母亲是一所开放式大学较有名的宗教学讲师。他最早涉足的是电视界。上世纪80、90年代,他在英国许多著名电视剧出演角色,比如1989年的《摇摇欲坠》、1995年的《傲慢与偏见》,并且在著名电影《英国病人》、《莎翁情史》等影片中出任角色,由此奠定了在英国演艺界的地位。在2001年,他被《人物》杂志选为“最帅的50位男人”。2001年,科林·费斯在《BJ单身日记》中出演了马克·达西,由于本片的大热令他被观众所熟悉。近年来,他参演的《真爱至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妈妈咪呀》、《单身男子》等都广受好评,而他内敛含蓄的英国绅士形象令不少影迷为之倾倒。
汤姆·霍伯:英国气质的新锐导演
《国王的演讲》的成功,人们有理由相信,一个“70后”导演即将加入奥斯卡大导演俱乐部。出生于1972年的汤姆·霍珀,在他的身上才气与幸运并存,已经成为英国新一代导演中的标志性人物。他拍摄的《伊丽莎白一世》、《约翰·亚当斯》、《该死的联队》等影片已经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在他的电影中,可以感受到英国气质的良好传承。
英国电影都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有一种来源于英国戏剧的精致感。影迷们乐见的是,《国王的演讲》注定会成为其中的又一代表作。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说起来很简单,然而,汤姆·霍珀把这样一部很容易乏味的影片拍得收放自如、极富张力。影片的故事表现得非常精炼,然而简练而不简单,张弛有度的节奏令情节进展极具吸引力。影片的人物关系也制造出不凡的对比:一个是正统体面的君王,一个是夸张健谈的语言治疗师,他们之间在语言、心理上的冲突,放在险恶的大背景下来表现,十分的精彩。而汤姆·霍珀对布景和视觉风格做出了有趣的设计,电影大量采取室内取景,
并使用狭长的空间,这在着重展现王室气度的历史剧里十分少见。我们看到冗长的走道、深狭的BBC主控室、奇怪的长条圆头房间,这似乎象征着乔治六世的喉咙,
那是他和口吃殊死斗争的地方。而且,本片的配乐使用了几曲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协奏曲,极具力量感,更是为影片锦上添花。可以相信,《国王的演讲》将给汤姆·霍珀带来更多的荣耀。
以英国王室为题材的电影
英国王室已经成为电影界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从《年轻的维多利亚》到《皇室别恋》,从《伊丽莎白女王传》到《女王》,英国王室强大的气场“笼罩”着电影界,而且一次又一次成为各大电影节和奥斯卡的宠儿。
《皇室别恋》(Mrs.
Brown)
上演时间:1997年
导演:约翰·麦顿
主演:朱迪·丹奇、比利·康诺利
剧情简介: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波特亲王相亲相爱,是英国王室历史上最美满幸福的婚姻。然而,亲王的去世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巨大的打击,她远避苏格兰深居简出,不愿治理朝政。王室请来了亲王生前最好的朋友布朗,让他在女王的身边随行侍奉。布朗对女王的忠心令她深受感动,两人之间渐渐发展出一段似有若无的暧昧情感。
一个是西方世界备受尊崇,极有权力的女王,一个是所有社会阶级中最卑微的仆役,而命运让他们相遇、相知、相惜,他们的情谊变成别人眼中的丑闻。布朗先生招来了王室人员的攻击,甚至还有人打算罢黜女王。面对布朗的辞呈女王断然拒绝,继续把他留在身边,直到布朗患肺炎死去。布朗死后,女王开始逐渐参与政务,而且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受到人民的爱戴与欢迎,这让她在王位上又统治了18年。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维多利亚时代”。
获得荣誉:影片用大量的镜头展示了十九世纪英国王室的生活细节,朱迪·丹奇的表演把维多利亚女王的情感世界和强烈的个性定位得恰到好处。该片获1998年美国金球奖、英国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
《伊丽莎白》(
Elizabeth)
上映时间:1998年
导演: 谢加·凯普尔
主演: 凯特·布兰切特、杰弗里·拉什
剧情简介:1554年,
玛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百业凋敝、宗教冲突此起彼伏。玛丽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眼看着自己来日无多,她对国内新教徒加紧了镇压。她对自己的妹妹、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也毫不留情,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以谋反的罪名绞死她。
但她没能熬到那一天。1558年,玛丽驾崩,伊丽莎白即位,英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仅仅是登上王位,她还见到童年的心上人罗伯特·达德利结束流放,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她面临的第一个真正的危机来自于法国的玛丽女王。
这位热衷于用武的女王在苏格兰边境集结大量部队,准备伺机进犯。英国朝廷为开战或媾和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伊丽莎白屈于诺福克公爵的压力,仓促同意开战。结果英国惨败。备尝屈辱滋味的伊丽莎白意识到,如果她要真正行使国王权利,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紧接着,她为了爱情差点儿送了自己的性命。她拒绝了法国和英国的求婚,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献给了达德利。一个美丽的夏夜,当她和达德利在泰晤士河边约会时,一支冷箭掠过她的头顶,射中了她的贴身保镖。而这支箭本是想要了她的命的。惊吓之余,她渴望达德利能给她以安慰,殊不料达德利已经秘密结婚,这犹如青天霹雳,使她五内俱焚。她无法容忍最亲爱的人侮辱、背叛她,断然与他决裂了。从此她只信任沃尔辛厄姆一个人。
法国的威胁越来越近。由于伊丽莎白拒绝了玛丽女王侄儿昂如的求婚,女王发誓要报复。她送给伊丽莎白一条染了毒液的绸裙,结果毒死了伊丽莎白的女侍。愤怒的伊丽莎白开始反击。她派沃尔辛厄姆去苏格兰引诱玛丽女王,然后在床上借机把她杀死。她成功了。在国内,伊丽莎白依靠沃尔辛厄姆的帮助,暗暗积蓄力量,在反对势力的一次宫廷政变中,她彻底扫除了异己分子,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王位。重新坐上王位宝座的伊丽莎白仿佛已脱胎换骨,她威严、冷峻、刚毅,终生未嫁。
获得荣誉:《伊丽莎白》在当年获奥斯卡多项提名,但最终仅在化妆奖上有所斩获,当时让电影界相当惊讶。而出演伊丽莎白一世的凯特•布兰切特在女主角奖上输给了《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的格温妮丝•帕特洛,令许多评论称之为“奥斯卡史上的大冤案”。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上映时间: 2007年
导演: 谢加·凯普尔
主演: 凯特·布兰切特、
克里夫·欧文、杰弗里·拉什
剧情简介:此片是上一部《伊丽莎白》的续集,仍由原班人马倾力打造。故事发生在前作的15年以后,此时的伊丽莎白一世已经被政敌的无数次阴谋暗算历练得更加强大,她已经不再把国内的阴谋家们放在眼里,因为在她身边依然有那个忠诚无二的皇家重臣沃尔辛厄姆守护着。然而,她的权威却屡屡受到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种种对抗,玛丽甚至派杀手暗杀伊丽莎白未遂。另一方面,女王还面临着西班牙这个宿敌。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宗教差异以及海盗活动猖獗,使得两国矛盾日渐尖锐。女王誓将英国海军训练得更加强大,从而击败当时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王国的“无敌舰队”,让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在情感方面,风流倜傥的沃尔特·罗利爵士令女王多年尘封的心有了悸动。罗利爵士于1584年率领探险船队远征新大陆,成为最早抵达美洲大陆的西方人。他对新大陆的精彩描述还是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赞赏,而事实上,这个号称女王情人的罗利已有家室,却始终无法摆脱女王对他的迷恋……但最终,女王的爱情注定了要屈服于国家的利益。
获得荣誉:凯特·布兰切特在当年的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中,凭借《伊丽莎白·黄金时代》及《我不在那儿》同时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这是奥斯卡奖历史上“同届同时入围”的第11人。除此之外,凯特还创造了一项纪录:她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同一角色(伊丽莎白女王)两次入围奥斯卡奖的女演员。遗憾的是,凯特终未获奖。而该片获得的一项“最佳服装设计奖”,算是一点安慰。
伊丽莎白一世传奇(Elizabeth
I)
上映时间:2005年
导演:汤姆·霍伯
主演:海伦·米伦、杰瑞米·艾恩斯
剧情简介:汤姆·霍伯版的伊丽莎白女王,主要描写了伊丽莎白一世的中老年生活。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英格兰已成为欧洲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
影片除了展示女王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之外,还关注了她在情感方面的纠葛。本片前半部分表现女王与莱斯特伯爵之间的感情,他们从8岁相识即为好友,几乎相伴一生。电影中,他们彼此信任彼此关爱,彼此尊重彼此牵挂,但是,面对莱斯特已有家室的状况,他们之间只能是友情或者是情人的关系,因此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失态”当中。莱斯特是一个聪明、冷静、睿智的政治家,任何决策都会以她的利益为重,且从来毋庸置疑的忠心,可能是最重要的。尤其难等可贵的是莱斯特相当懂得分寸二字,会知道怎么符合女王的地位。这个男人因为他的爱得到了许多但也失去了太多,终其一生。
到本片下部中,女王与小罗宾之间的关系就有些缺乏理性了。小罗宾的野心太大了,莱斯特的真爱都没有打动女王,他却梦想着娶到女王继而继位,在宫廷内部谋求铲除异己,甚至和外敌勾勾搭搭,这样的情况女王想不杀他都不成。他的俊美始终还是敌不过女王的权威,没有别的解释,她就是君王。
获得荣誉:本片荣获2006年第58届美国电视艾美奖9项大奖:
最佳短剧、最佳短剧类导演、最佳短剧类女主角、最佳短剧类男配角、最佳短剧类布景、最佳短剧类选角、最佳短剧类服装设计、最佳短剧类发型设计、最佳短剧类单机拍摄画面剪辑共九项大奖,成为池年艾美奖最大赢家。除此之外,还荣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最佳原创电视音乐奖以及其他共9项各类提名。海伦·米伦在此片中的精彩表现,奠定了“女王专业户”的地位。
《女王》(The
Queen)
上映时间:2007年
导演:史蒂芬·弗里尔斯
主演:海伦·米伦、迈克尔·辛、詹姆斯·克伦威尔
剧情简介: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为车祸身故的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英国的民众悲痛欲绝,悼念“人民的王妃”的气氛弥漫全国。然而,对于这个已与查尔斯王子分开的儿媳,伊丽莎白女王表现出一种冷漠和回避的态度,一时间群情激愤,英国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这个时候,首相托尼·布莱尔刚刚走马上任,他必须面对这个棘手的局面,一方面要安抚哀痛愤怒的英国民众,另一方面是竭尽所能,让女王与人民的关系恢复往日的和睦,同时确立起自己的声望和威信。
民众的激愤之情如此高涨,这是伊丽莎白女王没有想到的。她登基50多年的时间,一直宠辱不惊,
冷静坚强。而面对这一次危机,她陷入了困惑和挣扎之中。在维护皇室的威严和满足民众的意愿之间,她要理智地做出抉择。最后,她终于走到人民中间,和大家一起悼念“人民的王妃”。
影片被誉为是“一幅私密的、有揭示性的、经常是幽默的英国皇室画像”,
它把当朝的、健在的皇室成员和政要人物,放在一起真实的敏感事件中,以一种并非真实的“非纪录片”的形式请上了大银幕,非常巧妙地展现了英国社会、王室与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共生关系。布莱尔在剧中维护女王尊严的一番话很引人深思:“那个女人将其一生奉献给了她的子民,50年不变地做着一份并不情愿的工作……她带着荣誉与尊贵恪尽职守,没有丝毫错失。现在我们却叫嚣着,对她必欲除之而后快!她领着全世界哀悼一个对她的好意毫不领情的人,一个多年致力于毁灭她所珍视一切的女人!”
获得荣誉:海伦·米伦塑造的伊丽莎白女王,高贵庄重,神形兼备,令人信服,在2007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桂冠,当年她还摘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年轻的维多利亚》(The
Young Victoria)
上映时间:2009年2月
导演:让-马克·瓦雷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鲁伯特·弗兰德
剧情简介:影片聚焦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青年时代,从1836年她登基的前一年开始,到1840年她和阿尔伯特亲王结婚为止,影片着重描述的是她的爱情生活。
阿尔伯特亲王是维多利亚的表哥,英俊逼人,秉性正直、兴趣广泛、并有崇高的理想。当他走进她的生活,一切就都改变了,维多利亚像一个普通的女孩那样,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然而,在两个年轻人心中充满了痛苦的煎熬,因为他们一定要接受一桩政治大于爱情的婚姻,那就意味着没有自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被命运推上了王位,她默默地承担起了一个国家领袖的重任。3年后,她和表哥阿尔伯特亲王结婚。而亲王的谨慎和才智使他成为女王和国家的无价之宝,从而开创出一个强大的帝国。
获得荣誉:客观地说,本片并未完美地展现出维多利亚女王的爱情故事,但它的确是一部赏心悦目的古典“时装大片”。本片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化妆提名。最终斩获最佳服装设计奖。还获得了第63届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化妆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