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情节跌宕的畅销书都逃不过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的命运,《丑闻笔记》亦不例外。这部原名为《她在想什么:丑闻笔记》的悬疑小说在2001年面世后旋即引起轰动并获得不少文学界的殊荣,包括入选英国文学精神标志之一的布克奖的候选名单。是什么魔力让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的日记成为读者追捧的经典呢?
居住在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却总是找不到可以倾诉、依靠的对象,越是先进、独立的年代,越是容易酿造寂寞、空虚。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都市精神焦虑感促使佐伊•海勒写出这部作品;《丑闻笔记》的主题是都市人难以克服的孤独感,通过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证明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两个女主人公本以秘密交换信任,最终又讽刺性地让这种信任成了互相挟制的条件而使表面美好的友情变得不堪一击,书中以芭芭拉为主视点观察示芭和其他角色,作者幽默的笔触和步步为营的结构赋予这个老处女式的人物令人恐惧的智慧……此所谓:“柴火不能燃尽就会冒出呛人的浓烟,找对了出口的狂热才能修成正果。”
又译:丑闻纪事/丑闻的注脚
英文名:Notes on a Scandal
导演:理查德·埃尔 Richard Eyre
编剧:帕特里克·马伯 Patrick
Marber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 t
朱迪·丹奇 Judi Dench
安德鲁·辛普森 Andrew Simpson
剧情介绍:
芭芭拉•卡维特(朱迪•丹奇)在伦敦一家名声极糟的公立中学当历史老师。光看她的形象就让人联想到卡通片里的恶老师:衣着保守、不苟言笑、行为严谨、对不听话的学生奉行铁拳政策,自然也是个缺乏感情滋润的老姑娘,这样的老师多半在生活中都有让人想象不到的一面。卡维特老师虽然朋友不多却是能引导人倾诉心声还会替人保密的高手。
新来的艺术老师示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年轻漂亮、活泼聪明,仿佛吹进学校的一股春风,这股春风也撩动起芭芭拉对友谊的渴望。两个好像来自不同星球的女人竟很快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示芭在和芭芭拉的交往中也发现她非但不沉闷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幽默感。而越是和示芭深交芭芭拉越是禁不住想把她当作人生唯一知己。可是示芭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子女还有被示芭的魅力吸引而围在她身边的朋友们都是芭芭拉的障碍,友谊的失败夹杂着妒忌,芭芭拉萌生出一个复仇计划: 原来内心不羁的示芭暗地里与学校一个15岁的男学生搞师生恋,这段不伦关系被芭芭拉撞破后成了她威胁示芭的筹码:即使不能留住示芭的友情,她也要示芭失去所有沦落到她正身处的孤独深渊里。
芭芭拉•卡维特总是在暗处观察示芭•哈特,寻找机会
示芭•哈特和丈夫一起观看孩子的演出,她原本是全职太太
示芭•哈特曾经是丈夫的学生,在窘境中嫁给了自己的老师,丈夫很善待她
示芭被自己15岁的男学生追求,不顾后果地深陷其中
一旦走出家庭,示芭就像是每个人的猎物
芭芭拉•卡维特发现示芭还是在与男生联系
气急败坏的芭芭拉•卡维特露出她想独占示芭的一面
关于导演:
理查德•艾尔
剧情高手也是在银幕和舞台俱有建树的理查德•艾尔。他最为影迷称道的作品应是让片中三位主要演员都成为02年奥斯卡注目焦点的《艾莉丝的情书》。在04年拍就了同样获得如潮好评的《舞台丽人》后他就真的全心转战舞台了,成功将经典歌舞片《欢乐满人间》推上伦敦和百老汇的舞台又在伦敦西区连场上演改编自易卜生话剧的《海达•高布乐》后,他又从创作的高峰回到电影世界。自《艾莉丝的情书》后他和斯科特•鲁丁再度合作,重新出山便遇上《丑闻笔记》这样上佳的剧本。
关于演员:
论演技,两位都是曾因为扮演伊丽莎白一世而受到奥斯卡的青睐的“女王”,此次饰演两个仿似镜中人的角色时既较量演技又讲究配合。今年已经75岁的朱迪•丹奇不仅是英国影坛的常青树还被世界电影圈称为老戏骨,但这称谓也绝对会是凯特•布兰切特未来的称谓,她对人物的控制能力与朱迪•丹奇旗鼓相当,在拍摄期间两人合作亲密无间,在演绎芭芭拉的疯狂时朱迪•丹奇不忘对其悲剧起源的挖掘,老“女王”也对年轻版的“自己”演技与魅力赞不绝口,二位“女王”的演技在戏到高潮之处,能让观者拍案叫绝……
朱迪•丹奇
近期作品:
《愤怒》2009年
《007:大破量子危机》2008
《克兰福德纪事》2007
《对死者的承诺》2007
《丑闻笔记》2006
凯特·布兰切特
近期作品:
《夺宝奇兵4》2008
《本杰明·巴顿奇事》
2008
《我不在那儿》 2007
《伊丽莎白2:黄金年代》 2007
《善良的德国人》
2006
《丑闻笔记》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