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玛亚时尚 注册 / 登录 购物车(0)
公司简介 公司动态 商城 形象设计 生活慧 设计师搭配 黑玛亚花园 美丽见证 图书馆 博物馆
 
首页 > 爱阅爱乐 > 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2012-10-23
作者:hermione 来源:maia's
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一个从中国农村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用他笔耕31年的累累成果,走出了一条通向世界文坛最高“领奖台”的辉煌之路。

自1981年发表第一部作品《春夜雨霏霏》开始,莫言已经走过了31年的创作之路。目前的他著作等身,迄今为止共发表了80多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1套散文全集、9部影视文学剧本,还有2部话剧,他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

在诺奖之前,他的作品已得奖无数,其中包括了中国文坛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中国台湾的“联合文学奖”,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在2006年,他获得了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该奖对莫言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西欧文学压倒性的影响下和历史传统的重压下,展示了带领亚洲文学走向未来的精神”,并且盛赞他“不但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他的作品引导亚洲文学走向未来”。他的影响力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地传播,他是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中作品是被翻译、介绍到国外最多的一位作家,目前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莫言无疑是中国当代最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莫言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些作品。


《透明的红萝卜》早期版本

《透明的红萝卜》:1985年莫言在《中国作家》上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小说择取了“文革”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写了在家没人疼、在外被歧视和忽略的“黑娃”所做的一个有关“金色透明红萝卜”的梦,并透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民间氛围中的乡村风景与神秘事物。目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要将《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

莫言曾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出几十本书,这几十本书合成的一本书就是作家的自传,这几百个人物合成的一个人物就是作家的自我……如果硬要我从自己的书里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红萝卜》里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娃’。”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版

《红高梁家族》:莫言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红高梁家族》,于1985至1986年间完成,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五部组成,目前已被译成近20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莫言在《红高梁家族》创造了他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有评论指出,“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此前‘官办历史’的记忆”,堪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史诗精品。

《天堂蒜薹之歌》:1988年莫言创作的《天堂蒜薹之歌》这部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大量种植蒜薹,结果蒜薹全部滞销,县政府官员却不闻不问,忧心如焚的农民自发聚集起来,酿成了震惊一时的“蒜薹事件”。这起事件经报纸披露出来,促使莫言放下正在创作中的家族小说,用了35天时间创作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力作。小说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种种悲剧发生的原因。在结构上,这部小说采用民间艺人演唱与正文叙述结合的互文方式,汹涌澎湃,充满力度。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酒国》: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间写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长篇力作。小说借助“酒”这种饮料,描绘了中国官场的众生相,抨击了官场的腐败,在小说中,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到酒国市调查一个特殊案子;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谁能经得起诱惑,在权力、美酒和女人之间周旋的过程中,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与丁钩儿故事并行的是出现在小说中的作者与酒国市文学青年李一斗关于文学创作的通信,以及李一斗创作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作品在风格上五花八门,堪称是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此书被翻译成英、法等国语言在国外出版,其法语版还获得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该奖给予莫言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


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

《丰乳肥臀》:莫言于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堪称中国的“百年孤独”。本书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改革开放之后,横跨了50多年的历史时间,描绘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书中命运多舛的母亲与女儿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物谱系,也组成了贯穿中国20世纪的权力高层和民间势力,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势力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各种联系,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25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有神奇而合理的个性、遭际与命运,他们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被历史洪流一一毁灭……中国很多作家都喜欢写土地,但“土地、农民、母亲”这种近乎“三位一体”的纽带感,没有比《丰乳肥臀》体现得更为深邃。这是一部“以诗学正义追究历史正义的智勇之作”,美国《出版者周刊》曾载文指出,“引人入胜的细节,毫不畏缩的描写……莫言的这部小说是一次感官的盛宴”;而莫言自己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

《檀香刑》:初版于2001年,这是莫言用五年时间打造出来的一部长篇力作,被誉为当代汉语文学中“真正民族化的小说”。这部作品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为背景,通过讲述泼辣又深情的女性媚娘与其亲爹、干爹、公爹等男人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复杂关系,深入挖掘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戏文资源,用摇曳多姿的笔触、悲喜万分的激情,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清朝末年“高密东北乡”发生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一桩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一段缠绵悱恻的感人爱情,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民间猫腔表演。

全书人物性格鲜活,情节环环相扣,弥漫一种“颗粒感的血腥暴力之美”,2002年首届“鼎钧文学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一部真正来自民间、充满声音的长篇小说”。莫言在小说中融入了民间说唱艺术的精髓,凭借出神入化的文学语言,使小说成为一部“可以用耳朵阅读”的神品妙构之作。对于这部作品莫言如是说:“尽管说文学是人学,是没有国界的,但事实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要也应该通过小说表现出自己的特质。所谓的特质其实也是很难说清的东西,譬如语言,譬如故事,都要有自己的鲜明的风格……”从莫言来说,这部作品是向马尔克斯的致意,也是向马尔克斯的告别。他要“使用一种真正土得掉渣、但很有生命的语言”,向中国民间文学回归。


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生死疲劳》:这是莫言在2006年以喷涌般的气势创作的一部结构宏大的长篇巨著。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酣畅淋漓地写出了中国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传统致敬的一部鸿篇巨制,他天马行空般地展开的“轮回”结构,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梦寐以求的。这部小说获得了福冈亚洲文化大奖。莫言在获得诺奖之后,当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他的“哪本书最值得推荐”的时候,莫言脱口而出的就是《生死疲劳》!看来,这部出版时间并不长的“近作”,在莫言心里已经是自己此生的“代表作”了。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蛙》:2008年,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长篇小说《蛙》付梓出版。不同于以往作品注重历史幻想色彩的特点,《蛙》更接近对现实的书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关注到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计划生育,《蛙》表现出对于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令人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莫言说:“这是一部开始执行自我批判的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实践。”在莫言看来,计划生育“涉及灵魂深处最痛处的地方,也涉及中国文化传统里面最古老最保守的这一块”,他是把计划生育历史作为背景,注重的是“写人,表现人”。

这部小说延续了他一贯的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写作上匠心独运,5个章节分别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莫言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斩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电影

    迄今为止,由莫言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只有4部,分别是:根据《红高梁》改编的同名电影、根据《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的《幸福时光》、根据《白棉花》改编的同名电影以及根据《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



《红高粱》:中国新时期电影的辉煌之作

1986年,莫言把他的小说版权以800元卖给了当时的摄影师张艺谋;1987年电影《红高梁》公映,在国内被评为当时年度最佳华语片,也被法国最权威的影评刊物《电影手册》评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1988年,《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奖…… “当时,我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供销社仓库里写作,我一个堂弟跑来,摇晃着一张报纸对我大声喊叫:‘《红高粱西行》!《人民日报》整整一版!” 这是莫言在听到《红高梁》在柏林获奖时的情景。

在《红高粱》那摄魂夺魄的红色影像里,密密的高粱秆尖上烈日灼人,大碗大碗的高粱酒恣肆洋溢着蓬勃豪迈的气息,火烧一般的《酒神歌》,还有那荡气回肠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点燃了国人深深蕴藏在心里的生命力,吼出坦坦荡荡的生命观。“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这部影片开启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新篇章。如果说小说《红高梁》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代表之作,那么电影《红高梁》则是中国新时期电影的奠基之作;这部电影不仅成就了莫言,成就了张艺谋,成就了姜文、巩俐;也开创了中国“第五代”导演引领的一个中国电影黄金期,成就了一段中国文化史的佳话。《红高粱》已是公认的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幸福时光》:脱离乡土的一次“幽默”

根据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的电影《幸福时光》,是2000年张艺谋首度携手赵本山探索国产贺岁档期的一次尝试。影片讲述了一位经济拮据的退休工人老赵,为了娶妻借钱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故事的发展中,老赵和盲女孩吴颖建立起一种充满温暖和体谅的父女关系,他们在不幸的命运里,共享一段生命的幸福时光……

虽然这部贺岁片拍得很温情,赵本山和董洁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但却是张艺谋为数不多的“票房滑铁卢”之一。实际上,《师傅越来越幽默》这部中篇小说也是莫言脱离自己最为擅长的乡土题材的一次转型尝试,虽然该中篇依旧充盈着他的黑色幽默和现实关怀,但却匮乏以前的厚重和生命力。

《白棉花》:一个“寒气透骨”的故事

这是一部莫言亲自参与编剧,台湾MV和广告导演奇才李幼乔首次执导的剧情长片。《白棉花》讲述在中国的产棉县高密县,在60年代的一个棉花加工厂里,几个青年之间发生的爱恨情分的故事。影片以充满感情的镜头,把中国农村的棉花田、棉花工厂等场景拍得十分凄凉唯美。

可是,《白棉花》并未受到好评。在2000年的台北金马国际影展  上,作为观摩影片的《白棉花》受到了很多批评,有83%的观众认为其是该年度最不值得观看的电影。甚至有评论说:“一个寒气透骨的故事,取代了以前莫言作品的火热。”影片的画面与镜头虽唯美,但明显有着广告影像语言腔,来自台湾的演员饰演两名内地农村青年,他们在戏里的表演并不被观众认同。

《暖》:回归乡土生活的细腻观察

由导演霍建起执导的影片《暖》,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小说写阔别“高密东北乡”十年后的“我”回故乡,在桥头碰到了一条白狗和它的主人,“我”认出了她原来是十几年的故人——暖……电影《暖》就如名字一般充满诗意,影片里的故事里没有了白狗,只留下秋千,淡化了残酷,只留下了淡淡的惆怅,唤醒了许多甜和涩的回忆。一部关于初恋、回忆、命运的故事,把许多沉重、平凡却又博大而深邃的人类心灵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暖》这部影片是除《红高梁》之外,被公认为改编莫言作品最成功的影片。导演霍建起把莫言小说中那种对乡土生活的深刻观察表现得十分到位,更通过电影语言表现出一种温情而细腻的韵味,让人陷入在一个平凡的故事里,去关注人物峰回路转的命运,体味着人生无常的无情……该片荣获2003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等多项荣誉。


联系我们     常见问答     法律声明     用户协议
@maias.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0958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