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完美的结局。埃丽诺与爱德华、玛丽安与布兰登上校,穿着结婚礼服,一派喜气洋洋地走出教堂,一袋银币撒向空中,整个庄园沸腾了。这是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改编、李安导演的电影最后的镜头。
我实在觉得简·奥斯汀是个非常仁慈的作家。如果说,埃丽诺靠自己的理智和隐忍最终赢得了爱情,那玛丽安与威洛比疯狂恋爱到失去检点、甚至差点丢掉性命,还能得到圆满婚姻,那就只能是作家的悲悯和宽容了。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而理智与情感,几乎是所有小说的命题。我想,这也是奥斯汀的伟大之处,尽管她从来就是在“二寸象牙”上“细细地描画”非常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但是,人们处理一切问题的根源,无非是理智战胜了情感,还是情感打败了理智。
埃丽诺,19岁。这几乎是所有年轻姑娘头脑发热的时候,她却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这在影片一开始父亲去世,家里失去经济来源,妈妈、妹妹沉浸在悲痛、抱怨中,只有她在安慰她们的同时想办法解决问题。威洛比突然离开的那天,也是这样,像天塌了一般,三个人都在哭,她坐在楼梯间一言不发。在选择对象时,她不重仪表、家财,爱上为人真诚坦率的爱德华。当发现爱德华早有婚约,尽管极为伤心,仍然竭力克制,若无其事地往来应酬。
而玛丽安,无论何时,都在任意放纵自己的感情,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亦喜亦悲、大起大落,还自我作践,以致得到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终于使她变得理智起来,最后嫁给她曾不屑一顾的布兰登上校。玛丽安身上,多少带着母亲的影子,情绪化、无节制,所以,作者在小说第一章就点到埃丽诺“使她们全家都受益。她心地极好,性格可爱,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
当然,另一些人的“理智”除外。如范妮对达什伍德夫人说的那番话:“爱情是件很好的事,但不能单凭感情做出选择……爱德华是极重感情的人,很容易落入身无分文的女人手里,这会毁了他……如果他将感情置于不适合他身份的土地上,母亲会停止他的一切经济支持。”她对丈夫以“理”相劝,让他不但分文不给对寡母和妹妹,还把她们挤出了长期居住的诺兰庄园。还有狭隘懦弱的约翰、贪慕门第的费拉斯太太、虚伪自私的威洛比和露西,这些人物看似“理智”,貌似多情,实则吝啬贪婪、冷酷无情。这在奥斯汀笔下,都成为反讽的最好材料,她以妙趣横生的语言、不动声色的刻画,把人物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也看到,只有理性的光芒,才能将人性的幽暗照亮。
当理智与情感互相对立,互不买账,痛苦就产生了;当二者自然渗透,彼此依
存,美好才会源源不断。也许正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世上才会有那么多的恩怨情仇,时好时坏,纷纷扰扰。
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精髓。理智,是奥斯汀一生都在描绘的美好品德;是有分量的理智,忍耐、谨慎,守口如瓶、善于等待,不沉迷、不大惊小怪。在埃丽诺身上,或者说在奥斯汀的所有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著名的“英式克制”,让我们相信,理智是得到幸福不可缺少的要素。
理智还是情感?决定权在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