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玛亚时尚 注册 / 登录 购物车(0)
公司简介 公司动态 商城 形象设计 生活慧 设计师搭配 黑玛亚花园 美丽见证 图书馆 博物馆
 
首页 > 心心相吸 > 难以释怀的“错过”——“品读英国布克文学奖”阅读课作业选登 2012-03-26
作者:lilian 来源:maia's
难以释怀的“错过”——“品读英国布克文学奖”阅读课作业选登

还是写《书店》吧,它让人不想在短期内再遭遇别的文字。

故事好像只能发生在哈堡,不然就不能这么简明。我倒是有几分喜欢哈堡这样透明的小镇,人们的目光和舆论有如探照灯,让一切黑夜如同白昼,美与丑都无所遁形。人们明了一切,只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何去何从,无须解释。

哈堡和所有地方一样,生活着两类人:一类是向来坚定不移,另一类则总在抉择间摇摆不定,无论他们的社会形态是权贵、是家富德勋、是中产,还是蓝领甚或底层。雷文、布朗迪希先生始终是坚定的人道的支持者,加玛特们始终无可救药,吉平们始终现实地逐利。我总以为在《书店》里,这一类坚定的人们早已构成了正、邪以及因现实而中庸这三者的格局,而那些摇摆不定的、还能够选择的人们如米罗、克里斯汀和弗洛伦斯们便是这天平两边的砝码,他们摆向哪边,哈堡的未来就迈向哪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砝码”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这一段时空里“错过”了。

米罗错过了,错在不能择善固执,也因为未被他赞赏的人接纳,他本来有望成为有所建树的人。我愿意相信米罗是不俗的,有自己的品位和鉴别力,他既未成为不可质疑的上流人物,主观上也不可能沦为下流,他在个性与风格的边缘徘徊,却因不肯勤勉与踏实被弗洛伦斯们拒之门外。他的不迁就与随遇而安并存,骨子里大约自以为怀才不遇、而实则是缺少对生活的热情吧。我无法设想米罗的未来,他既已不算太年轻,又还没建立起常青不老的内在。

克里斯汀也错过了,她的人生如果在离开弗洛伦斯后的十年里仍旧如此,那么再精彩也多半是俗世间的精彩了。人生中可能令自己脱胎换骨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克里斯汀生长的环境很难赋予她把握这种机会的智慧。

以善于养家糊口出名的母亲,养出的女儿个个精明强干。克里斯汀谙熟母亲的价值观和处世模式并以此为荣。她勇猛、顽强、能干、老道,自我感觉超好,总需要周围的人对她避让三分,内心永远在别人的领地争做主人,即便还只有十一岁。她如此柔弱、稚嫩的外表和如此不得不争强的际遇让人不觉心生恻隐。而“书”这样东西,尤其是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精神凝结而成的珍宝,是为了超越生命的生命而永久珍藏”,那“不争的美好”对于克里斯汀来说,既然它不是面包和羊毛衫,它便是多么远水不解近渴啊!

克里斯汀离开书店时,不要所有那些书,真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她不喜欢书,如同痛恨她心向往之却不得其门而入的生活方式,以及正走向那种生活的人们。是否在她心里,书是那么优越,毫不费力地等在那里让某个笨蛋劳神卖力地去读,却还要为它付钱?

也许有一天,克里斯汀的一切优点加起来,成就了她现实生活的富足,也很难弥补她少时与弗洛伦斯和那些书擦肩而过的损失。也许生活的阅历终将让她意识到,书是人前的最佳饰品,她的书房里也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名著,书也成为她高雅又经济的馈赠佳品,但她窗明几净的家里很难看到那种阅读中由书、纸张和相关物件构成的迷人的杂乱感。她既在弗的书店里未有感知与改变,也就没有选择与她的家庭不一样的生活。

我所以痛心,是因为克里斯汀并非浑然不觉。有某种让她回到书店的力量,却在她年龄与理解力范围以外,她没有能力去探索和了解这种力量,也就没有办法去顺服。弗洛伦斯曾经想帮她,她却选择继续按照惯性去生活。那些真正能帮她的人恰恰是她所避而弃之的。

弗洛伦斯同样错过了,因为她的内心还没准备好就遇见了布先生,更因为她的不相信。不知她在离开哈堡后,又历经了怎样的磨砺,才会再回首恍然发现:关于布朗迪希先生临终前拜访加玛特夫人的真相,原来于她而言从来就不应该有任何悬念。

她曾等不及雷文去为她物色最合适的帮手,也曾无视自己的判断,不相信推荐《洛丽塔》的米罗而求证于布朗迪希先生,最终她仍旧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听信加玛特将军,认为自己失去了布先生的支持,相信哈堡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人类的那颗相信的心真的是好难养成啊,明明目睹了一切的源起与过程,明明是这一切支持的受益者,却仍然不相信那个不离不弃的结局!与那些坚信的人相比,弗洛伦斯虽有勇气和行动力,却注定要在前行中走更多的弯路。

其实,那本畅销的《洛丽塔》带来的高额收益早就充分证明了哈堡对一家书店的需要。许许多多的人都享受到了书店带来的好处,但当人们了解到格林夫人的劣势时,纷纷成为了陌路人甚至帮凶。人们多么害怕成为少数派啊!唯一一位有勇气至死维护的布先生,这位清醒、孤独、骄傲、正直、以历代的资望鉴证了自身的强有力的老人,终其一生没能在哈堡觅得知己。与加玛特夫人最后的那场对决,真是令人唏嘘,那既被仰望又被轻看的道德啊

《书店》仅凭7万字获布克奖提名实在深有道理,作者对表述的精到可谓无形。你只能与她的精神相通,无法模仿她的文字,她没有“菲兹杰拉德”式语句,只有“菲兹杰拉德”式感受。收篇看似落败的结局,巧妙地散发出无比的信心:那失落的道德的接力棒,多年后在哈堡以外,终以《书店》的方式被接续并将久远地传递!


玛亚点评: 这是一篇真正读出小说精髓的好“作业”!作者在时空的“交错”中,读出了“人类”的格局和人性的天平;在人物的“交错”中,读出了“相信”的艰辛和抉择的价值。作者在复杂中读出了简明,在唏嘘中读到了清醒,在落败的结局中悟出了“无比的信心”……她读出了“菲兹杰拉德”式感受!

文章结构慎密,论述丝丝入扣,观点明确有力,语言精准到位!

联系我们     常见问答     法律声明     用户协议
@maias.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0958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