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a’s有一款衬衫裙名为“1947年的盛夏”,这让很多的黑玛亚文化爱好者产生好奇:玛亚老师为什么会以此取名?“1947”有着怎样的意义?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1947”的回忆中,去了解和领悟玛亚老师起名的深意吧!——编者按
这是非常著名的一幅新闻照片——《时代广场的胜利日》。它摄于二战胜利日的1945年8月15日,那个让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日子。欲了解“1947”,就必须了解它的“前传”——二战。时尚如果没有了二战时期的这段历史,也便没有了“1947”的划时代意义。
在我们的想像中,战争一定会毁掉时尚。在那个年代,在炮火硝烟之下连温饱都难以保障,人们还顾得上“穿”吗?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场战争旋涡中心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英国,他们的女人们是以怎样的形象彪炳于时尚史册……
法国:坚守尊严的荣耀
这是二战时期的巴黎女人。即使被占领,即使生活拮据,即使时装业萎缩,她们依然保持着美丽的风貌,她们依然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法国巴黎一直都是世界时装发展的中心地带。可以这样理解,世界现代时装史就是从巴黎开启的。就在1940年5月26日,纳粹的铁蹄踏碎法兰西的土地,巴黎沦陷。整个法国和法兰西民族遭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摧残,时装业当然大受影响,物资匮乏,面料紧缺,大量的时装店关门……
然而,这时的巴黎女人,仍然是全世界穿得最漂亮的女人。她们依然会穿上体面的衣服,“容光焕发”地去看电影、去看戏剧、去听音乐会……在法国,即便在战时,文化生活从来没有完全停顿过。一些著名的话剧、歌剧演出场场爆满。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法国人对艺术的热爱——二战期间法国一共制作了278部电影!正是法国人对于艺术、对于电影、对于美好生活的执着热爱,直接导致了1947年戛纳电影节的设立。从那以后,戛纳电影节作为世界电影最重要的盛事之一,一直延续至今。每一年的5月份,戛纳的海滩都会成为全球的艺术家、电影爱好者云集的天堂。
关于二战时期法国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从电影《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窥得一二。
《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描述了二战时期巴黎的生活情景。德军的占领令法国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艰难与混乱之中。然而,他们的生活有一件事不能被改变,那就是去剧院看戏。而从占领区到自由区只有地铁可以通行,因此,看完戏赶上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成了他们一天当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一家剧院里,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影片中的女主角,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中,她的穿着都是那么的精致、端庄。
正像电影中所反映的那样,在那个时候,巴黎的女人们,妆容依然精致,服装依然典雅,她们的精神面貌没有因为战争而被摧毁。甚至,她们的服装色彩反而更加鲜艳。特别让人感慨的是,当时法国很流行蓝色、白色、红色,这正是法国国旗的颜色。她们要用耀眼的色彩来突出民族气质——即创时尚,又有气节,可以说是法国女人的创造。
由于物资奇缺,节俭自然成了那个年代的时尚主流。那个时期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旧的材料改造成新的时装。比如用窗帘、床单做裙子,用男人的外套改为女人的外衣,把旧羊毛衫拆掉重新织造,用旧羊绒围巾加工成手提包……当时的时尚杂志,专门有专栏教给女人们如何自己改制衣服,如何自制提包,甚至还教大家如何养兔子以获取皮毛……
巴黎的服装设计师克服重重困难,设计出新的颇具战时特色的时装来。比如,由于生活困顿,人们的衣服往往会打了补丁,这反而给设计师们提供了灵感,于是,“补丁”成为了时装的一种装饰元素。这样的创意,在今天都在广泛地使用。
纪梵希Givenchy在战时设计的时装,男装特色非常明显。
二战时期的时装设计,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量的男装元素被运用到女装的设计当中,棱角分明,肩型宽阔,具有中性特色。最常看到的就是衬衫、男士Jacket样式的女士外套等。
不得不提的是帽子和手包,它们是那个时候不可或缺的时尚组成。它们有一个相同特点,就是——大。在战前,手袋多是小小的信封形式。而在战争期间,小手袋就被有挎带的大手袋所取代。因为女人们要出去工作,需要随身携带很多的东西。
至于帽子,由于上面的装饰材料在当时是惟一不缺的材料,比如羽毛、天鹅绒、小块的皮毛等,因此设计师们就在帽子上堆砌这些饰品,这样一来,帽子倒成了过度装饰的一件配饰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当时还有很多女人买不起昂贵的帽子,也没有钱光顾理发店,于是她们就用头巾把头发扎起来。这样一来,头巾在那时也成为了与帽子并列的一个时尚。
在当时,铁蹄踏遍欧洲的纳粹德国也想在时装方面成为“征服者”,他们一直想把时装的中心建立到柏林,或者维也纳去,为此还把柏林所有的时装店集中起来,组成了“柏林模特协会”,为的是推销高级时装。德国人把所有的高级时装全部出口,当作是赚取外汇的手段,而不是向本国的人民提供。德国女性被禁止使用首饰,不许穿丝绸、皮草、抽纱做的衣服,不许化妆……对于希特勒和纳粹来说,德国女性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为元首生更多的孩子。
而在被占领的那段时间里,巴黎始终牢固地保持着时装设计的领导地位,一直引领着世界的时装潮流。这一点,要归功于时任法国时装业商会主席的鲁西安·勒朗先生。
从1936至1946年这十年间,勒朗先生一直努力维持着巴黎在时装设计上的领导地位。勒朗自己就是一名时装设计师,他在1924年开设了自己的时装设计店。二战时期,他成功地与占领军当局协商,使部分时装店能够在战时存活下去,其中包括lanvin(朗万)、Fath(法斯)、Rochas(罗怡)等。战争期间,大部分国家实行了战时配给制,但巴黎依然在设计时装。1942年春季,在他的组织下,在经济自由贸易区里昂举办了一次战时少有的面对所有人开放的时装展,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
勒朗先生所获得的最大支持,正来自于法国女性对于典雅穿着的坚持,他的奋斗为巴黎时装保存了市场的基础,并且使之更为牢固。
英国:淑女精神的荣耀
这是英国的女人们——她们拿起枪,和自己的男人一起去战斗。二战时期在英国军队中服役或者在军工厂工作的女性,总数为650万人,从军人到接线生,从文书到工程师……女性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当战火燃遍欧洲大陆,有着英吉利海峡作为屏障的大不列巅岛,成为了欧洲抗击纳粹的大本营;英国更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反法西斯运动的领导核心。
当时还是公主的伊莉莎白,在二战期间不再穿着华丽的衣裙。
她总是穿着素朴、大方的套装或是军服,与人民一起同仇敌忾。
二战爆发、英国向德宣战之后,英国政府也颁布了《衣料限制令》。要求不准用很浪费的款式来做衣服,并且对于衣服的摆度、裙子的长度,以及衣服的体积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严格到设计师会用尺子去量……可就在1942年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召集起全国一流的设计师,要求他们为全英国的女性设计不浪费面料的服装。
这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最了不起的地方——即使国家有难,即使物质匮乏,但是,政府却会关心自己国家女士们的穿着,他们要让自己的女人们依然穿得体面、穿得端庄;当然,同时也要求绝不可以浪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由此可见一斑。在那个年代,英国人民都投入到战争当中,女人们或者应征入伍,或者在后方承担起军需和生活的重任,但是,她们的精神面貌一直非常的好。即使面对战争、面对苦难,她们仍然穿得很淑女,妆容整洁,服饰得体,充满了动人的活力。在她们身上,体现的是真正的淑女精神——节俭、贤淑、克制、坚强……
在当时,英国理所当然成了除巴黎之外的另一个时尚策源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的一些不浪费衣料的衣服,以及这些服饰对于世界时尚史所做的贡献。
那个时候的女人是战争大后方的保障,她们参加工作,扛起生活也担起军需。这是当时职业女性的经典着装,这样的装束成为后来白衬衣、黑裙子最早期的版本。
英国的设计师们设计出这样合体的淑女连身裙。我们看到,衣服变得贴身合体,以前那些繁复的褶皱不见了,飘飘的裙裾没有了,很多的装饰去掉了,连领子都省去了……而且,这些服装采用了拼接设计,都是利用布料的边角余料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节约面料。
再来看上面这张照片上的裙子,当然就是铅笔裙,它是那场战争的产物。女人的裙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变短的,无奈的变短,也是坚强的变短。因为政府严格规定了裙子的长度,严格到设计师会用尺子去量……
这位英俊的军官本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在他要重返前线之前,为了自己的发布会,他再次确认模特的裙子长度是不是够短,因为不能超过政府规定的下限。这里我们还看到,裙长虽然变短了,但是长度依然可以遮住膝盖,那是一个淑女的得体限度。
这段历史在值得我们思考,裙长到底意谓着什么?长裙——它象征着富裕、象征着和平的年代,象征着我们可以飘逸地穿着,象征着我们可以优雅地生活……当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富裕的时候,我们的裙摆更加需要设计师手里的这把尺子,来丈量真正美丽的尺度!
左边的这条裙装,是把一件单色、一件条纹的两条旧裙子,改成了一套衣服,成为了一件既有basic
dress(便装裙)的样式,又有着afternoon coat(午后大衣)风貌的裙装。对于一位女士来说,在当时能够拥有afternoon
coat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一种非常体面、非常正式,也是非常富裕的表现。这样的设计为当时所有的女性做出了一个榜样——你们可以用两条旧裙子来做这样一套衣服,它正是你的“午后礼服”!
而右边的这一件衣服,也是把两条裙子合并成一条来穿,外面的裙子就变成afternoon
coat的样式。多么大方得体的裙装!如果不交待时代背景,我们怎么会想得到,具有如此笑容的女士,她当时身处在战争之中。
这又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穿衣理念,它在告诉我们——衣服,应该是一种体面的遮盖!
图片上的这些服装,都是当时设计师们为英国女性设计的服装样式。左边的这一件,非常简约的两件套,它的腰带和纽扣都有军旅风格的元素。
中间的这一件本是一条小黑裙,但设计得非常巧妙,它的领子是可以灵活地拆卸的,平时去掉领子,就是一件轻松的裙子;而在一些隆重的场合,只要再把白领子装上去,然后再配一点花,就显得很隆重。
右边的这一件是分体式套装,分体式是为了更灵活的搭配,而且搭配出更多的花样来。图片上的女士用浅色的上装来配她的黑裙子,口袋上还用两个黑色的蝴蝶结来做呼应,她没有胸花,就戴了两朵鲜花来做装饰。这样的一身装束,很好地体现出整体感。
在这些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优雅!即使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她们一点也不“随便”,而是努力地让自己美丽起来,一丝不苟地美丽起来。
二战时期,英国的蒙巴顿公爵夫人穿着圣约翰急救队制服
二战让女性肩负起生活和工作的重任,服装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被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最具战时特色的军旅风格于是成为那个时期女装的一个主要潮流。
反映二战的著名影片《卡萨布兰卡》。我们看到,女主角的Jacket
带有很明显的军装制服特色,正是那个时期时装的典型风格。
说到这里,我们就通过这部影片,来了解一下二战时期的时尚风貌。
1942年上映的电影《卡萨布兰卡》,是在二战期间拍摄、同时又是以二战作为背景的一部影片。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一个城市,在二战期间由于这个国家的中立地位,这里成为了欧洲各国的通衢,许多抵抗纳粹的人士都云集于此,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斗争……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真实地看到当时欧洲最时尚的服装样式。
经典的白衬衫
女版衬衫领碎花衬衫
佩兹利图案的衬衫
海魂条纹,宽肩廓型,带有军旅风格
白色裙装配精美的胸针,褒曼令人难忘的一个造型
格纹的毛呢大衣和Jacket,是典型的英式风格
看到这些服装,真的令人非常地感慨,它们至今依然是不退流行的经典!
特别要提到的是《卡萨布兰卡》中出现的风衣。
是这部影片让 “战壕风衣”声名远播。
Burberry最早设计出风衣是1901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为它具有非常好的防水设计——左右胸前设计了一块防水布,还有肩袢、袖袢等能系上防雨,而且长度过膝的下摆能使士兵们的靴子保持干燥,便于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于战壕中作战。所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将这款风衣指定为英国军队的军服。在一战结束之后,士兵们将这款风衣带回家乡,并将下摆剪短,改为可供日常穿着的服饰。后来,由于好莱坞电影的传播和推动,风衣成为了“英雄”的标签而大受欢迎。时至今日,这款印刻着英式风格的时尚服饰,一直是风靡世界、长盛不衰的时尚经典。
有一句我们熟悉的话这样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在二战时,在那些处于战争一线的国家,女人没有走开!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国家的重担,扛起了生活和未来的希望;她们以自己的坚强、独立与温柔,捍卫着美的尊严。
是她们,让美的梦想不灭,让美的追求不灭,更让时尚的希望——不灭!
面对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和平,珍惜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