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曾说:“如果一个音乐家的音乐假若不是为了献给上帝,那么他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巴赫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对伟大音乐家的定义,至今,他是所有音乐家承认无法超越的音乐伟人。
选择聆听巴赫,尤其选择聆听他的巅峰之作《B小调弥撒》,是否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伟大的体验?我很感恩,能为了音乐突然出发;我也很幸运,不仅选择了最好的曲目,还能享受最适合这个曲目演奏的所在——一座古老的教堂。但如今回看,最大的幸运就是我们能与真正爱巴赫、懂巴赫的族群相处一个整个巴赫之夜,他们让我领略了一场音乐会所需要的最高礼仪。
这场音乐会是我和姑娘们到奥地利的目的,那天晚上的音乐会是八点半开始,因为担心造次了,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音乐会外面广场上的咖啡座,坐在音乐会教堂的对面等候。阵雨刚停,夕阳柔和地洒在广场上,空气清凉。特地选择最靠近广场的两张桌子,点了咖啡和茶,我笑着低低的说:“等一下,风景就来了。”
距离音乐会还有一个小时,参加音乐会的人们就陆续到来,广场上的咖啡座位已满之后,他们就散散地站在广场上,每个人都那么愉悦。他们并非彼此都认识,但是他们之间相似的气质却让人感觉他们都是彼此相熟的……他们以提早达到来尊荣音乐,在还要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已经站满了教堂前面的小广场,他们风度翩翩地彼此招呼,文雅而又生动地轻声谈笑。广场上站满了人,却没有人声鼎沸,仿佛人越多,你越能体会到某种安静,因为,他们如此到来,是为了向音乐会的到来致敬。
广场上果真充满了风景,每个来到的人都那么干净、崭新、优雅、端庄……也有一些女士穿着巴伐利亚传统姑娘服。那原是奥地利蒂罗尔地区的农妇服,热爱传统的奥地利人把它们保存下来作为他们的国服。每当礼拜日去教堂、节庆日集会、家族庆典日、或觉得重要的日子,他们就穿出场,以示隆重。坐在那里看着他们,我的心充满了感动……服饰本身就是礼仪的一部分!因为唯有得体合宜的着装、唯有充满自尊的打扮才能更好地尊荣他人。
在教堂门口,有临时搭建的服务台,是长方形的简易木桌和简易衣架,为了收纳大家手中的杂物和大型的随身包。我听见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郑重地向询问洗手间的人解释:“这里是教堂,如果您不能在15分钟内回来,您就不能再进来了。”可见,音乐会在还没有开始时就得到了最好的次序和环境保障。这些细节让我体会到:设施的齐全并非人类文明的最高体现,人类文明的最高体现在于自律、自制、自爱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尊荣他人。
教堂里的椅子,是厚木头做的老椅子,颜色古朴,有些部位反映出经久之后的光泽,非常结实,绝不会发出摇动声音。椅子摆放十分整齐,上面有阿拉伯数字的贴纸。根据教堂的空间设计,所有座位被摆放成一个十字架形状。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在整个入座过程,教堂里是安静的,不再有任何交谈声。我们在面对舞台左侧的横向空间里,离舞台比较近,能很清楚地看见乐队和人声部的歌手们走上舞台,也能清楚地看见面对舞台纵向空间座位上的观众们。
指挥上来了,中年、瘦削,掌声中的他很严肃,感觉很理性、心无旁骛,表情是彬彬有礼而又清高的。他略微向观众一鞠躬,然后转身面朝乐队站着,纹丝不动,台上所有演员都静默地看着他,所有观众也都凝视着指挥的背影……这时,整个教堂一片肃静、台上台下鸦雀无声,一种肃穆、敬畏充满在整座教堂里,这样的寂静持续了将近一分钟,你能感受到空气中没有疑惑、没有不解、没有催促、没有急躁……在这集体的、完美的一分钟里,我感受到台上台下开始了一种默契的交流、彼此的惺惺相惜、以及彼此懂得、郑重的态度,我在这寂静的感动中跟他们一起等待着、等待着音乐的降临!这寂静,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聆听者:面对再郑重的等待,音乐绝不会草率地降临!我被深深感动,就好像得到了一份礼物,只是看到包装,那包装的完美已经让我确定自己得到的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
这份礼物的确是完美的!当指挥终于举起他的双臂时,我仿佛看见一个最完美的入水动作,我看见一个理性的男人突然变成了灿烂激情的生命,他仿佛纵身一跃,投入到音乐的海洋里,他挥臂畅游在其中、沉醉在其中,他的动作精准而又活泼,时而温柔至极、时而深邃沉重……他全身的每一段骨节都在音乐里起伏,都在表达巴赫的情感呢,那被称为“包含了全宇宙所有的情感和意识”的《B小调弥撒》。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背影,我看到的不是一双手,一双灵巧的臂膀,我看到的是音乐本身!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的指挥比任何一张脸还要丰富。他的乐队成员在他每一根手指的指挥下,每一位的才华都被调动得淋漓尽致……指挥的手指的每一段骨节都充满了极其生动的表现力,当他指挥人声部的时,他手指的表现力就像亲自调控着他们的声带,那么细腻地洋溢出歌手们的情感……他完全被音乐得着,也得着这音乐,他并没有变为主角,而是成为音乐的一部分。他甚至像画家,他的指挥就像将整个曲目描绘了出来,也将音乐的色彩勾画了出来……
如果没有曲目本身的伟大圣洁,指挥再有才华,也无法被激起如此精彩表现力。著名指挥斯托科夫斯基曾说:“巴赫的这部作品确实是音乐领域中最崇高的作品……若不是真受了上帝感动的人,是不能写出来的。”我的眼泪在许多段落奔涌而出,不是悲哀,没有词句能够形容这是什么,如果一定要解释,我只能说,唯有以我的泪水加入到这样的祈祷当中……我不敢频频拭泪,只让泪水无声滴落,任何动作都会影响他人,因为台下所有人都已被音乐点化为雕像!他们每一位对音乐的态度和全身心的聆听,是一次礼仪最隆重的示范和无言的讲解。所有观众在音乐的面前都悄然无声,没有咳嗽、没有喷嚏、没人讲话、没人瞌睡、最让人无法置信的是他们都能两个小时一动也不动,这太令人震撼了。他们中一半都是上了年纪的,坐在木头椅子上一整晚,姿势毫无改变,那一晚有看见少数年轻人、但没有看见一个孩子。我们所坐的位置刚好是可以就近看到台上,又能正面看到很多观众的侧面群像,当你的眼睛在任何时候看到他们时,他们都像雕像一样美丽。无人动弹,没有人整理披肩,没有人舞弄自己的头发、更没有人拿出手机……只有人稍微低头,看着膝盖上的五线谱,在我身边就有一位老先生,他拿着一本五线谱,跟着乐队的演奏阅读,但是我却丝毫未听见他翻阅曲谱的声音……他们都在对音乐极深的沉醉和尊敬当中。真懂音乐、真爱音乐是对音乐最大的尊敬,他们因此用他们的身体、言行来表达这种尊敬。他们每一位的态度都成为《B小调弥撒》的一部分。
最震撼的是在Fiona身旁的一位老夫人,年过六十,因为她在快要开始时才到,如果她再走进自己的座位就会影响别人,她竟然就那样站在墙边,整整两个小时。她听得非常投入,像一座站立的雕像,没有任何肢体动作和声音,好像那就是她的位置……也没有其他人对她的表现表示出吃惊,我想那是因为换成他们中任何一位,他们都做得到,但是这位夫人深深震撼了我们。
在整整两个小时里,除了音乐,没有其他,没有中间休息,也没有掌声。《B小调弥撒》一气呵成。但是当指挥为当晚的最后一个音符划上句号之后,他转过身来,全场这才响起整齐热烈的掌声,掌声不停歇也不减弱。所有人将那一晚得到的享受化作最有诚意的掌声倾倒了出来,久久不停……指挥带领乐队所有人致谢,然后进去了,但是掌声仍旧热烈,这是对指挥极大的褒奖。他终于出来,回应了一首短短的曲目,再进去,掌声依旧热烈,久久不停,指挥没有再出来,台上演员们慢慢退场,掌声才在满足中停了下来。
我深深感谢谢那个夜晚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共同的教养达成了一个音乐会礼仪与着装完美的结合,这是一种多么美丽深沉的体验和享受。他们每一位体现出来的礼仪不是僵硬的,而是沉醉在其中的,这不是来到教堂和音乐会立刻就有的礼仪,这是日常真实的生活信条和长久的习性、内心坚持的价值观生成的礼仪。因为,礼仪不是肢体语言的改变,礼仪,是人心的改变!礼仪的功夫,是在礼仪之外,正如穿着绝不只是为了漂亮!
我深深地铭记着,在伟大的音乐降临前的那一分钟的肃穆和肃静,我全身心的体会着:伟大,不是为了让人自觉渺小,而是让人心灵苏醒,灵魂干净,脱离一切的卑贱!
崇高的礼仪就是如此诞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