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店》,我最感到遗憾的,不是佛洛伦斯的小书店因为受到权威势力——加玛特夫人的操纵而最终被收购走人的结局,而是德高望重的布朗迪希先生死去时,佛洛伦斯决定不参加他的葬礼而照常开门营业的这一情节。我像书中的雷文一样对此感到惊讶,并且比雷文多了一份遗憾。
尽管深居简出的布朗迪希先生从书店一开张,就给予热情的支持,对书店诸多关心(从他与佛洛伦斯唯一的一次见面中,对书店得到多少帮助了如指掌可以看出),并且最终死在为佛洛伦斯的书店向加玛特夫人抗争的路上,虽然后者佛洛伦斯并不知情,但仅凭她所得到的亲笔信与加玛特夫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喝茶邀请,布朗迪希先生已经有足够的分量值得她敬重和感激。那么是什么让善良的佛洛伦斯在布朗迪希先生的葬礼举行时,做出了和加玛特夫人阵营同样的决定——不肯为了给这个老人送行,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所改变呢?
毫无疑问,是布朗迪希先生拜访斯达德庄园之举。佛洛伦斯“多么想独自待着,好好想想这位写信给她并且支持他的陌生人。那一天,他戴上帽子,拿着手杖,穿过广场,是为了那一桩不同寻常的差事”,她为什么要怀疑呢?难道在唯一的那次谈话中,布朗迪希先生对她的支持与对加玛特夫人的反对,还不够旗帜鲜明吗?葬礼举行当中,加玛特将军来到店里,也谈到布朗迪希先生拜访妻子这件奇怪的事情,说妻子告诉他,老人是为了恭喜她那个艺术中心的点子而来。这似乎更加使她的怀疑得到了证实,并且为之深受打击。以至于她认为,她已经知道布朗迪希先生本人也同意了新艺术中心这个点子。由于这种原因,“这个点子比那份准备协商的通告令她更为痛苦”
。
她忽略了加玛特将军的下一句:“我一定要说,我以为艺术并非他所擅长的领域。”
加玛特将军是善良的,但也是头脑简单的,处在长久被忽略的婚姻中,他一直未能认清自己那个自我中心、爱出风头、不容他人挡路的妻子品性,对她的巧舌如簧,只有逻辑上不合理的怀疑,而不疑其有诈。佛洛伦斯同样善良,也同样头脑简单,她对布朗迪希先生的信任是如此不坚定,以至于对他拜访加玛特夫人产生怀疑,接下来通过加玛特将军、很轻易地就间接地受了加玛特夫人的骗,陷入到自己也有份加入制造的痛苦中。
而不值得信赖的米罗,佛洛伦斯却没能抗拒自己对他的喜欢,顺口答应了让他来帮忙,终于让他挖了自己的墙角。
佛洛伦斯和加玛特将军,以及许多那些迷惑在加玛特夫人“使她那双明亮的黑眼睛显得十分诚挚的”、“讨人喜欢的笑容”里的比布朗迪希先生重要的人物,都缺少了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书中只有布朗迪希先生和热心肠的雷文具有。雷文通过开书店的举动透视到佛洛伦斯的勇气,而布朗迪希先生足不出户却能明了加玛特夫人的恶毒和背后的种种手段,米罗是有这种智慧的,只不过他懒散到只会用智慧来为自己趋利避害,对别人却“不是非常仁慈”。
书在一开头就说了,佛洛伦斯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涉及自我保护这一类问题时,善良的心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道德如盲,智慧为导。缺少智慧引导的善良,不但对自我保护没有多大用处,对其他方面也作用成疑。佛洛伦斯因此连小书店也开不成。也不应该地亏欠了布朗迪希先生最后的一份尊重。
玛亚点评: 属于思考探讨型读后感。
从“小角度”入手,这是好文章的一个共性,也是写好文章的一个“法宝”,这篇作业体现了这一点。此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利落,不求恢宏的大格局,却有精妙的小角度,不刻意不用力,而效果可以更加的耐人寻味。读这样的文章,轻松;品这样的文章,易懂;真是读来“全不费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