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我们是不是常暗自想到:我要是能开家书店该多好哇!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日子,泡在自己的书店读书、卖书、写书,阳光穿越窗户照在空间里,时光缓慢地流走,你因拥有书店而快乐!
翻开英国布克文学奖得主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的《书店》,是这样开始的:“一九五九年,弗萝伦丝·格林意外地度过了一个晚上,她不能十分肯定这个晚上她有没有睡过。这都是因为她那些叫人发愁的事情,关于是否需要购买那座小小的地产,也就是位于前滩的拥有独立仓库的老屋,以及是否要在哈堡这个小镇开设惟一的一家书店。”
弗萝伦丝是个平凡的女子,“她外表矮小,精瘦而结实,从前面看起来有点儿不显眼,从后面看起来更是完全如此”
。她依赖八年前去世的丈夫遗留给她的一小笔数目的钱财在小镇上生活,而她想让别人也让自己清楚,她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的。
弗萝伦丝准备在老屋开书店的事情,人们有着各式各样的反应。银行经理凯布尔先生的理性劝阻;住在沼泽地里的拉文先生对她说镇上的人们“对任何稀奇的东西都丧失欲望了”;将军夫人加玛特打算用老屋来做艺术中心;精明的米罗先生对去书店的邀请表示婉拒;传说中老屋有“敲门鬼”的声音……而德高望重的布朗迪希先生写信支持她开书店。
面对横在面前的阻拦和困扰,弗萝伦丝并没有太在意,她义无反顾地开起了她的书店。弗萝伦丝不懂财务,她请来了杰茜的侄女每月来查账;她人手不够,雇用吉平家的十岁小女孩克里斯汀来帮手;她不懂周旋,不善人际,但她仍旧执行她的选择和决定。
当新书以十八本一包的方式送来,弗萝伦丝分门别类地挑拣出来,归属到不同的地方。“她还是打开了其中的一两本图书——古老的人人文库版图书,褪色的橄榄色硬纸板上烫着金色……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精魂凝结而成的珍贵宝血,是为了超越生命的生命而永久珍藏。她稍微犹豫了一下,把它放在了宗教与家庭医药图书之间。”看到这里,有些微微的感动,弗萝伦丝并不喜欢阅读,出于本能的反应而使这热爱呈现出干净明亮的色彩,她是勇敢的,单纯的,她有着人最初的美好品质。
尽管弗萝伦丝弱小、平凡,但却从不趋炎附势。当克里斯汀与玛加特夫人冲突时,她更多地想到的是安慰克里斯汀。“要是她立刻赶到宏街上去道个歉,情况或许可以得到挽回。不过,她却断定,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慰克里斯汀。”
弗萝伦丝为了《洛丽塔》是否能在她的店里售卖的问题给布朗迪希先生写了一封信,布朗迪希先生邀请她去家中做客,解答她的问题。要知道“除了偶尔一个从剑桥或伦敦过来的老朋友,从来没有人收到过这样的邀请。”谈话中,弗萝伦丝认为“经营一家书店是有某种责任的”,布朗迪希先生问她是否担心得罪权势人,他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不。”布朗迪希先生判断弗萝伦丝是一个十分具备勇气品性的人,而弗萝伦丝内心极为清楚,这是一场孤独同孤独的对话。面对布朗迪希先生临别的祝福,弗萝伦丝说道:“我一定不让自己忧心,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这是书中最振奋人心的句子,生命代表着希望,哪怕平凡如弗萝伦丝,渺小如我们。正如最美丽的女人常常无视自己的美丽一样,真正有勇气的人都是无视自己的勇气的。
然而在《洛丽塔》热卖后,书店却危机重重。弗萝伦丝换了律师,折除了仓库,反驳了教育局督察员的质疑,但是仍未能让书店继续开下去。杰茜侄女升职,不能再审查账务;克里斯汀考上了技术学校,不能继续工作;哈堡第一次建立了一家公共图书馆;新通过的议会法令将老屋征用,书店即将不复存在。
故事的结局有些悲壮。小镇上唯一站出来支持弗萝伦丝的布朗迪希先生猝死,在和玛加特夫人的谈话后。弗萝伦丝关闭了书店,远走他乡。“人人,吾将与子同行,导子之航,急君所急,永傍君旁”弗萝伦丝最后留下的两本书里夹着的书签是这样子写道的。“当火车开出车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下了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但弗萝伦丝并非是个失败者,她以平凡的勇气做了他人无法去做的事情,那就是: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她做到了,虽然她失败了。
译者在书的开头是这样描述她的感受的:“就在那一时刻,我忽然感动无比,惟其不懂,她对书的热爱才成为宝贵。惟因为有这种热爱存在,她所遭遇的人生的淡淡的悲哀,才透出温暖人心的光彩。”
是的,惟其不懂,方为宝贵;淡淡的悲哀,映衬出温暖的光彩。这是弗萝伦丝带给我们的思考与思索,平凡的勇气,无论成败,都是值得我们珍视与珍藏的。
玛亚点评: 讲故事型的读后感。但是概述很细腻,视线非常清晰。
“我要是能开家书店该多好哇!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日子,泡在自己的书店读书、卖书、写书……”这引人入胜的、有着美好向往的开头,为全篇定下了一个阳光的基调,也是一个最能引起共鸣的角度。作者从一个悲剧故事中,却读到了许多充盈着正能量的字眼——振奋人心、希望、热爱、勇气……所谓文如其人,从中可以洞悉作者的人生态度——“温暖的光彩”。
文章叙事线索清晰,文笔清新明快,给阅读者带来轻松愉快的感受。只是故事叙述有些平铺直述,分析也显简单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