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要美丽、要变得更美丽……如今比从前任何世代都更加被奉为圭臬,也因此,保持自己的美丽也成为现代女性要事之一……如何成就永恒的美丽是一直被关注和探寻的命题。今天,我们心怀感喟地与淑女们分享四位美丽的女性,她们分属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从事不同的事业,但都有着同样美丽的灵魂,因着她们的生命脱离小我的伟大格局而活出了永不朽坏的美丽,了不起的人生;她们的美丽,被记录于永恒!
这标题,并非女权主义者的宣言,而是出自于一位旧时代女子,为了激励当时代的国人女性……她就是石美玉,一位在裹小脚的时代成为留美医学博士的女子。
出生于清末年间的石美玉,因为开明的牧师父亲,不仅未缠足,也从幼时开始接受正规教育,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背景下,实属创新之举。中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并潜心学习,立志回国医治同胞肉体及灵魂的病痛。几年后,她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授予博士学位,成为密歇根大学最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女性之一。
1896年,石美玉和终生好友康成学成归国后,谢绝了让她们到大城市教会医院先进修一段时间的提议,因为,在她们看来“如果我们那样做,中国人会认为我们没有学好自己的学业”。她们很快就开设了一个小诊所,回国仅十个月就诊治了二千余名病人。除了不看男病人以外,诊疗病种几乎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精神、传染科概莫能外。她以内外双科医生闻名遐迩于长江中游,有人曾经观察过她的手术,称赞“没有一个芝加哥的外科医生能比她做得更好。”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九江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在50年医人医心的旅程中,她在国内创办医院、学校及医护学校达15所,不仅如此,她还兴办孤儿院……她创办的福德医院护士学校是我国最早的护士学校之一,在九江的20多年时间里,她培养了500多名护士。她亦是最早制定计划把现代医疗服务送到农村的人,也是近代医疗宣教的先驱。除了医院护理,石美玉也很重视公共卫生护理,经常组织护士到社区传播公共卫生知识,石美玉为之进行的探索在一个世纪前是深具前瞻意义的。
为着她一生所挚爱的上帝,尽管年近八旬、远走异国他乡,她仍然孜孜不倦地传播真理,她所创办的机构仍持续地发挥影响力、祝福着人们……当年的那句话——“中国女性能够做那些以前做梦也不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宣告,因为她所认识的上帝让她明白上帝造女人的荣美心意。她做到了,后来无数的女性也做到了……她的美,是敢为人先、忘我付出;她的美,深具突破的力量,这美是如此生生不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仍纪念着她的大爱,享受着她留下的爱的遗产!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1921年,林巧稚考入刚落成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并于9年后获得了本校的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作为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尽管一生未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
当年为了向“妇女不能持刀”的陈腐观念挑战,为了那些苦难中的中国妇女,也为了在无奈中死去的母亲,这位清瘦单薄的女子选择了当时被许多人所鄙薄的妇产科,并为此奋斗了一生……她被人纪念的,不只是医术,更是对病人的爱心,她所做的一切不仅出于道义和责任,也源自她内心的信仰,她终其一生地支取着从上帝来的爱与为母之心。
她总是忠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尽管已是名满天下的妇产科权威,但她仍旧坚持每天晨间的查房;她也要求病房任何时候都保持整洁、安静;无论病人年龄大小,护士对病人要像母亲对生病的孩子一样“勤慎警护”。
她也格外关注“让病人更有尊严”, 她的学生都记住了她做妇科检查的要求:安慰病人、保护病人、动作轻柔。她常说,所有的检查治疗都不过是方法和过程,它指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每一个产妇和患者负责任,让人有更尊严的生活,因为在上帝眼中,每个生命都一样宝贵。
勤勉尽责的她,总是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她家里的电话,每天晚上都移到床头柜上,这是妇产科和她保持联系的“热线”电话,用以解决值班医生的问题,如果电话里解决不了的,她会起来赶往医院,这就是她的生活方式。
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一篇回忆林巧稚的文章中写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林巧稚实在活出一位基督徒对人的无条件的爱,因为在爱的眼光底下,人人都当被尊重!
品格,于患难时最显出它的实际;生命,也是于此时释放出芳华……文革中,教会兴办的医院也成为罪证,协和医院首当其冲。林巧稚先是在绒癌病房做护工,后是到妇产科门诊叫号。在协和医院八楼的绒癌病房里多了一个推着四轮平车挨床给病人打针、送药的“老护士”。她平静地做着这一切,如同过去为病人看病一样认真负责。她从来就没觉得做这些事低人一等,更何况在这样特殊的时候。她清洗便盆、倒痰盂,做得一丝不苟。看见病房墙上有一块痰渍、一个鞋印,她也会停下来用抹布一遍遍地擦拭,直到洁净为止。“怀着神圣的情感去做平凡的事”,在此时,更彰显了它的力量,也是林巧稚生命真实的写照。
1983年4月,林巧稚歇了世间的工,去到了荣美的家乡。在遗嘱中,她将毕生积蓄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她的一生,是为所信奉的真理燃尽的一生;她的美,是悦目的素朴却馨香四溢的美!
1820年3月,芬妮·克罗斯比生于纽约州普兰镇一个贫困的家庭,虽然父母出身卑微,但都是敬虔的基督徒。她出生后几个礼拜就因庸医的治疗不当而毕生失明。不到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了生计,到附近一户人家当女佣,将她交给自己的母亲照料。这样,芬妮在外婆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芬尼从小就喜欢坐在外婆的膝盖上,听她讲上帝所创造的何等奇妙、广大和美丽的宇宙,芬妮虽然眼睛看不见,却用心灵来解读这宇宙的奇妙。
1835年3月,15岁的芬妮进入纽约盲人学校,期间,她幸运地遇到一位恩师——慕雷,他耐心教导芬妮诗的结构和写法,还教她诗的韵律、节奏、排列,不时指出她的诗的缺憾和瑕疵,这对于从小就有写诗天赋的芬妮来说,无疑是绝好的训练。1844年4月,芬妮出版首本诗集《盲眼女诗人的诗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陆续出版了四本诗集。
1850年秋,在一次聚会中,她心被恩感,醒悟到以往自己追求世上的名声、金钱,和属世的事,一手抓住世界,另一手却以为可以抓住上帝。那一晚是芬妮一生的分水岭,她决心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上帝。从此,她开始了忠心侍奉上帝的人生。她一生共写了至少8000首圣诗,这些圣诗被翻译成二百多种语言,至今仍有不少诗歌在世界各地的教会中,被成千上万的圣徒所吟唱,成为无数人的欢乐和祝福。芬妮·克罗斯比用词遣字的纯朴和简单反映了她过人的智慧和才华,她的诗是写给普通大众与平信徒的,必须是平民化和浅白易懂的,她所写的诗词是为让唱诗的人向无所不知的上帝打开心灵。
她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尽管有人觉得她为所写的诗歌所付出的,在出版商的分配制度下,显然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劝她向出版商要求更高的酬劳。但她感到,自己是帮朋友的忙,更重要的,她是在侍奉上帝。她的最大的酬报,乃是更多的灵魂因着这些诗歌归向了上帝,这些灵魂才是无价之宝!
尽管她的眼盲是由于庸医的误诊,但她从未自怜也从未恨过这位医生,她反而觉得这是出于上帝的美意,她常常说眼盲对她是一件最美好的事,否则她怎能发挥潜质侍奉上帝呢,若不是眼盲,世上许多诱人的景色必将使她分心。
她以上帝为她的满足,以服侍上帝为至高的殊荣。即便高龄,仍然热心地为真理奔走、竭力,在93岁生日时,她说:“恐怕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喜乐。我好像一叶小舟,泛游在毫无波浪的小溪里,两岸尽是鲜花。”
1915年2月12日,95岁的芬妮·克罗斯比在美国南部港口布列治港逝世,全美的报纸向公众报导,闻名全球的圣诗作者芬妮·克罗斯比归回了天家。这是布列治港有史以来最隆重和最大规模的葬礼,成千上万的居民目睹棺木经过时,掩面哀哭。当我们不定睛于生命的缺憾本身,而是看到这缺憾背后的美意和祝福时,就可以拥有反败为胜的人生,芬妮切实地拥有了这样的人生。她的美,是倾其所有去给予,把自己最好的献给真理,诚如她墓碑上的这句话: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
“去爱别人,如同我曾爱过你”,这是特瑞沙修女的墓志铭,而她的一生就是在践行爱、传递爱……
特瑞沙修女1910年出生,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之人。1950年,特瑞沙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了仁爱之家,目的是救助那里最穷苦的人:难民、精神病患者、被遗弃的儿童、绝症患者和无家可归的老人。
仁爱之家致力于为穷人找到爱和尊严。人们看到特瑞沙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一次,修女们将三十多个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特瑞沙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因着心中巨大的爱,特瑞沙修女拥有着不凡的人格魅力……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时,特瑞沙修女去问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的妇女儿童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有办法。”特瑞沙说:“那么,只好我去了!”特瑞沙走进战区,双方一听说特瑞沙修女在战区,立刻停火,当她把战区里的妇女儿童带出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特瑞沙修女的大半生都在饥饿穷苦的贫民窟里度过,但是,她又是最富足的,她充满了上帝的恩慈、怜悯、仁爱……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创办的仁爱之家,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慈善组织,扩展到了一百多个国家,有数千名修女,以及数以万计的志愿者……
特瑞沙修女在印度逝世后,印度为她举行了国葬,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视作“失去了母亲”。多少人,因着特瑞莎修女而得到激励,她是爱的榜样……她的美,是因着悲悯世人而甘愿降卑,因着降卑而被升高,她的美是因着活出了天上的爱!亲爱的淑女们,让我们效法特瑞沙修女,去爱吧……爱的时候是我们最美的时候,爱出来的美是永不朽坏的美!
《无论如何》
特瑞沙修女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如果你友善,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还是要友善;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
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
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
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还是要快乐;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引用了《境界》、《未见之事》公众号的相关文章及网络资料。 特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