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想建立自己专属的“个人色彩”,却不能都达成愿望。其因有二,一是因为个人对色彩的喜恶是受过去的经历和环境影响而成,所以,对颜色的取舍未见得都正确;二是人们忽略了“个人色彩”其实还包括你的语气、修养、性情等内在建设。
改变自己的过往,以及过往对自己的错误影响,不容易。不过仍有值得尝试的途径:忘掉小我的根源,了解大我的历史。
十多年前,我曾在英国的博物馆,见识了在博物馆里工作的老夫人为一群小学生讲解名画中的色彩与人物故事,课时颇长,老夫人却始终激情饱满,还预备了各色丝绸面料、仿珍珠项链,让孩子们模仿画中人选择角色扮演,帮助他们将名画中的色彩辨认出来……油画中的色相深奥而又美丽,足以让我相信那些被熏陶的孩子长大成人时对色彩的品位。在费城的博物馆,我也遇到过一群青少年,跟着一位年过六旬仍旧身材修长的老夫人,听她讲解雕塑,我记得那位老夫人穿着黑色的高领毛衣,一条明灰色的铅笔裙,黑色厚丝袜、黑色平底芭蕾鞋,两颗简单的白珍珠耳环在她的身上仿佛价值连城……因为她一笑一颦都充满了浓烈的个人色彩,尽管我对她的容貌没有印象了,但她确是我储存的惊艳记忆之一……在南京博物院度过的这个下午,使我想起这些往事。我看到英国人用英国大我的历史宝藏影响着各家各户的英国孩子,这是智慧的,不论家庭的品位如何,最后都由国家的品位一锤定音。
英国人讲色彩,会提及中国的秘色瓷,英国人讲面料,会由衷地赞叹在丝织品考古中,中国出土的纺织艺术品是世界各地无法比拟的,其中既包括工艺的高超、也包括图案的精美,马王堆出土的沙罗丝绸上菱形图案呈现的几何排列,会让人想入非非——针织衫里的菱形图案莫非出自马王堆?十九世纪时,欧洲的游客开始将大批中国刺绣带回国……那些绣花有柔情的枝条和浪漫的玫瑰,用色考究、节制,秀美至极……古雅与经典,我们曾经都有,中国的美育何不由中国历史中的美物开始,让大我对小我产生美丽的影响力。
看南京博物院“盛世华彩”展出的官窑瓷,再次品味到中国古典色彩的典雅,诗词里的青山与孤帆、春来江水绿如蓝,活泼地呈现在眼前……可以确信经典色彩是人类共同的看见,所憾的是中国古人的看见失传了,只剩下著名的中国红担纲国色……也许,这就是人心不古在色彩上的生生体现吧,失去了温婉厚重的精神,中国红自然变得厉害了起来。记得蔡元培曾经议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不是源于智育和知识的计较,而是源于美育。可惜,这个启示也被国人遗忘了……是的,唯有淳厚的人心,才会研调出温雅的韵泽,人心决定色彩的选择。个人色彩的建立,显然,还是只能从内心开始。
西方人至今热爱的驼色,在中国古典色彩中的运用散发出富丽的贵气,可见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发出经典色彩
北宋的吉州窑赭彩菱形纹瓷枕,无论是色彩还是图案,都充满了经典的光辉,谁说卡其色是西方的专属呢?卡其色的诞生比这北宋的枕头足足迟了几百年
夕阳下的姑娘啊,你全身的色彩就像有生命的乾隆御题龙凤形玉璧
玛亚老师带着清朝玉花卉的沉香,在民国风情馆的中药铺里,为父亲买了一副《本草纲目》的扑克牌
中国人的红色越古远越收敛,中国红曾经红得那么理性,那么雅致
名驹,仿佛等着美人来驾驭,美人,却带着一身酒红醉在今秋
穿一样的流行会显出随波逐流,但穿一样的经典却丝毫不让人厌倦……褐色系里的深浅,回应着清代陈鸣远笋盂的栩栩如生
蓝白是如此中国的经典配色
如此不同的格纹与花纹,却有一样的韵律和雅致,瓷瓶的别致让我们深以它为荣
凫蓝之美,美得神秘,却又容易驾驭
可爱的雏菊,原来不仅是欧洲人的所爱,在中国古典文化里,也有它的一缕清香
多么祥和的渔民啊,无论撒网的姿态还是画面的用色,都透出生命的安宁之美……正如这三位姑娘所带出的平安信息
红得静、红得合一,红就显出它宝贵的激情以及来之不易
“国色天香”再不会被埋没,曾经前有古人,现在后有来者
绿得青春、绿得沉静、绿得有生命力……正是自古就多情、深情、有情的绿
灰色的持守隐忍与绿色的生机进取,从古至今都是佳美搭档
同一抹阳光,照亮了唐时的丰盈,也温暖着今日珍纤婷端
随意小憩,就像古时的织锦,静静的芳香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原来,复古灰绿来自清雍正的天圆地方葫芦瓶,那时它叫粉青
卡其色,无论深浅,宜古宜今
灰色的生命力一直被人忽略,因为它是谦卑的,它与其他色彩总能和睦美好地相处相容
坐在民国的公馆里,回味明代梅瓶的清雅——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芙蓉石炉,清代
在清代的仿哥釉瓷瓶上看到了别致的伯爵灰
在清宫珍品荷花缸上看到了“幸福笑靥”
当年皇家贵族才配用的黄色,解释了黄色被西方人视为幸福之色的原因,今天,我们可以随时幸福,感恩,真好
以上文物图片拍自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文物
精彩待续,敬请期待......
|